感慨了一番,还是感觉自身的底子太薄,要是要有世家的实力,干点什么赚钱的营生,何须惧怕各方势力?发展嘛,总是要人才的,他们没有条件招揽人才,就从娃娃抓起咯,从现在抓起咯。
第一步,狠抓村内孩子的学席,现在第一届毕业的还好,但后面的呢?到时候他们考上州学的人数太少,他们再怎么为州学劳心劳力,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自己人一个没养出来,就亏大发了!可惜,时间不等人,现在不缺工人,招人那天,甚至差点挤爆了招工处,不到一年,两项浩大的工程就完成了,建成后李元钱正式成为了荆州州学的实际负责人!
作为全州内唯三的一座三层楼高建筑,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等打听出它是干嘛用的后,不少读书人慕名而来,进去后纷纷称奇,回去就呼朋唤友,着重描写书阁的藏书丰富!还有诸多便利的条例,例如:不管有钱没钱,只要能答出门口挂的题目就能进去看!看到思绪来临,想要写点什么,旁边还有免费的纸墨提供!写完即可带走!和友人同来,看到不同论点想要讨论时,旁边还有几间没茶供应的茶室,随便他们放声,想说点什么都可以!看书阁的表示,就是可能会有州学的学子前来听讲,希望他们不要嫌弃。
平时很不好说话,遇到什么都要酸两句的文人们听此精神更加振奋了,这有什么好嫌弃的?能在学子中间宣讲自己的思想,被人传阅,这是多少学士、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怎么会嫌弃呢?他们巴不得自己和人论道的时候多些学生来听!
郡守两父子见此举确实吸引来了不少读书人!做梦都笑醒,天天派人在书阁门前的公告栏宣传荆州现有多缺人!有什么职位空缺,待遇怎样!欢迎大家来郡守府应聘。
而作为牵头的李元钱,此举一炮打响了自己在文人雅士中的地位,便开始着手把郡县内所有的学院都推行改革,改革的方案早早的就交给了郡守和大公子查看。两人看着详细的计划表,清楚的列出了他之后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看得他们心服口服,很是满意,甚至允许他可以用在考取秀才时才能采用的考场内举办考核。
反正现在的荆州也上达不了天听,谁知道他们开来用了呢?搞不好以后的科举都不会在这里举行了,未有公文下达允许,开了又怎样。
而且,只有它的场地才够大,能一次性的容纳完,全荆州还想在官府承办的州学、县学内当老师的学士来考试,缺考或者不及格的,全部下岗!自己回家开私塾养家去吧。
这时候村里基本上还没有官家办的村学,在村内教书,建村学的,很多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秀才或者有点实力但家里已经供不起他考秀才的童生办的私塾。
其中,秀才已经有了初步的特权,比如,见官不拜、能穿一定的服饰、能免除一定的徭役等,所以他们开的私塾多数都是挺应付的,也很看不起村子里送来的孩子,基本都没有好好的教学,李元钱对他们没有要求,也不能强求他们来考试,因为他们都不是官家开办的学院。哪怕见他们的教学不合格,他也没有条件关闭。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不受管教的,很是棘手。
之后全荆州属于官府管制的学院老师,全一脸蒙蔽的坐在考场内,看着印满试题的试卷发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什么?
考核内容由书阁内的学子出题,再由郡守和大公子抽题,还分甲乙丙三卷,抽到哪卷,全靠祖宗保佑。
成绩出来后还要面试,两者一综合平均,才是最终成绩,排名出来后,按成绩和家庭地址分配地区,成绩最好的则挽留在荆州州学内!
此举使州学收获了一大批的优质教师,李乘机搞出了课程表,就按后世学校上课的安排一样,让一个老师只教一科,但要跨年级的教,一下子就让老师们有了条理,这样只精专一门,好像是好教了很多。
对下,为了区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开分了年级,期末结束,想要去下一个年级,就要考试!只要有一科不合格的可以免费补考,全过了就上下个一年级;有三科及以下考不及格的直接留级!再学一年,还不能升下一个年级,直接劝退处理。
制度一出,看傻了不少来镀金的学子,但李可没打算放过他们,教师考完,又到他们开考!连考五场,按考试排名分年级,李元钱也是个狠的,直接改了入学制度,今年是州学开始新气象的第一年,想要进来的秀才都可以来参加考试,不拘出身,不拘年龄,只要能考到每个年级前1200名的,州学都收!剩下每个年级的300个名额,全放拍卖会拍卖!价高者得!
被不少人破口大骂,但李来到之后,没动学生必学的君子六艺,更是严抓课业,使得荆州州学在以后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官学!但它的招生人数每年还是不变,导致每年的拍卖名额不是一般的抢手,到后面连入场的门票都抄到500两银子一张!更别说买名额的天价了,是个人听到都要吃惊的地步,但很多人倾家荡产还是愿意掏腰包,就想把孩子塞进去,进不去的甚至想抱着拍卖会上持锤的主持人大腿,哭着求他收钱。
然而,主持人只有无语凝噎,我只是个活动气氛,拿锤叫你们安静的工具人,拿了钱也帮不了您办事呀!
但目前的州学还没有这么出名,所以拍卖的名额还喊不起价,基本底价售完,但不少人对他的意见只高不低。当初还以为郡守会出面管管。谁知道居然是大力支持,还放他去管州学!整个荆州唯一的州学啊!真的是令他们觉得气得很是郁气,但私底下的手脚可不慢,生怕家里有弟子考不上,纷纷开始清点家里现有的银子,在拍卖会上能不能管够。
在询问过教双胞胎的老先生愿不愿意跟随他们举家搬去昊城后,老先生也想去看看友人说得天花乱坠的书阁到底有多好,加上有些一直都是孤身一人云游,在龙凤胎以前的弟子,在出师后,基本全被撵走去云游了,所以到现在只有一摞摞能堆满书房的书和一个40多岁的书童跟着。
便也一起跟着搬迁过去,但并不加入州学教学生,只是在双胞胎上课,而他空闲的时候,去书阁和同道中人交流一下,在这里,他不说,谁也不知道,他就是皇帝都想请去做帝师的老余先生,只认为是个爱看书的老头,撑死了就是个告老还乡的老官人,所以在听到老先生的论点与自己心中所想的不符时,皆畅所欲言!双方好不快活。
等双胞胎休假时,他就稍微有点忙,既要答疑,还要检查他们的课后辅导,给予指导,日子倒也过得忙中有闲,双胞胎在他的教导下也越发出落得优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