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护卫,住手!”
楚云提着两桶小龙虾,一路风风火火地停在了鱼塘边上。
眼看着他提起一桶小龙虾就要往河里倒,吓得石管事慌忙出声阻止。
楚云狐疑地回过头,看着他蹙眉问:“怎么了?”
他看之前陆笙养小龙虾的地方就是一个池塘,所以,他便以为,陆笙把这小龙虾带到这儿,就是要放鱼塘里养的。
“不是放鱼池,而是放进这儿。”
石管事指着鱼池旁边的水沟开口。
楚云看了看水沟,又看向石管事身后的陆笙问:“陆姑娘,这小龙虾要放进这水沟里吗?”
“对。”
陆笙点头,“直接倒进去。”
楚云闻言,慌忙换了个方向,将桶中的小龙虾倒进水沟里。
楚斯寒也将手上的那桶倒了进去。
石管事将那些水浮萍都撒进去之后,才问陆笙道:“少夫人,这东西不用饲料养吗?”
陆笙摇头,“不用,它们吃那水草就行,以后,每隔二十天我回过来一次。”
“这东西,要二十天换一次水?”
楚斯寒将木桶放在岸上,挑眉问。
“差不多吧。”陆笙笑了笑,“应该是二十天左右换一次。”
楚斯寒微微颔首,他看向石管事道:“石管事,听见了吗?”
“是!”
石管事看向陆笙笑道:“少夫人请放心,您可以不用过来,要怎么做,您只需教一下老奴即可。”
陆笙笑着道:“那就劳烦您了!”
小龙虾虽然繁殖快,但成长期有些长。
这群放下去,养到繁殖时日,只怕还要养到明年去。
石管事笑呵呵地道:“少夫人别客气,应该的!”
听着石管事一口一个少夫人,楚云嫌弃地瞥了他一眼觉得石管事这是在对陆笙献媚。
从鱼池回来之后,陆笙嘱咐石管事平时有什么烂水果之类的,也可以丢水沟里喂小龙虾。
石管事听后,当场就喊来了人,让他们去后院捡地上的水果,然后丢到水沟里去。
“大人少夫人这就要回去了吗?”
见二人并没有要进屋坐的意思,石管事赶忙出声询问。
陆笙颔首“嗯,还有很多事儿要忙就不多留了。”
“喜欢吃枇杷吗?”
楚斯寒盯着那片枇杷园,低声问陆笙。
陆笙连点了两下头,“喜欢!”
楚斯寒笑了笑再次看向石管事道:“等那枇杷熟了之后就摘些给少夫人送去。”
“是!”
陆笙闻言睨了他一眼。
石管事喊她少夫人也就罢了怎么他也跟着喊?
一旁的楚云闻言却陷入了沉思。
原来,大人更喜欢他们喊陆姑娘为少夫人啊?
所以说他过去是喊错了?
看来得要改改口了。
————
三人刚回到柳月村陆笙就又忙活起来了。
她请了村里二十个人准备让他们帮忙将那片竹林里的竹笋算挖出来。
每人一天一百五十文其中,于婶和陈氏也在里边。
两人将小原子丢给暂时得闲的梁平看管然后跑到陆家来跟大家会合。
陆笙拿出陆大华之前编织的箩筐出来,纷纷发给大家。
为了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陆笙找人的时候是请于婶和方氏来把关的。
所以,在场的人几乎都是踏实能干,手脚利落之人。
“陆姑娘,您成天这么忙活着,不累吗?”
见她跑来跑去,楚云看着都替她觉得晕。
陆笙淡淡一笑,解释道:“本姑娘这叫活得充实。”
比起坐着等吃,她更喜欢忙碌的生活。
陆笙背起一个箩筐,看向楚斯寒道:“大人,您要一起吗?”
楚斯寒微微颔首,“嗯。”
“那……这个给你。”
陆笙拿起另一个罗框递给了他,眸光暗藏着揶揄的笑。
楚云一见,慌忙接过道:“属下替大人背。”
他跟了大人这么久,还没见过他背箩筐呢。
也就陆笙有这个胆子,敢让他家大人背箩筐。
不说楚云被吓一跳,一旁站着等待出发的众人也被吓了一大跳。
最近楚斯寒来柳月村来的勤,村里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了。
所以,见陆笙连楚斯寒都敢“奴役”,着实都被吓了一跳。
陆笙朝众人微笑着挑了下眉,“我和大人开个玩笑的。”
楚斯寒看了她一眼,随手拿起一个箩筐背在背上,无视众人错愕的目光,对陆笙挑眉问:“可以走了吗?”
“可……可以!”
陆笙愣愣地点了下头,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她对着众人道:“大家都带好工具了吧?那就准备出发吧。”
众人看了楚斯寒一眼,都纷纷点头,然后背着工具,坐上陆笙跟各家租来的牛车前往竹林。
陆笙不知道往年这片竹林春笋的产量有多少,她只知道,这片竹林的春笋不是一般的多。
大半天下来,二十人,再加上她和楚斯寒还有楚云三人,一共挖了五百斤笋,这还只是挖了一小半。
临挖笋前,她还特地嘱咐大家,别挖那些粗壮的笋,那些将来是要留着长竹子的。
陆笙给大家发了工钱后,才给楚斯寒和楚云他们做完饭。
临回镇上前,楚斯寒对她道:“临江府那边又有了新案子,得要回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恐怕不能过来陪你了。”
陆笙微微颔首,“没关系的大人,我等你回来!”
反正,这货若是想回来,几乎随时都可以回来。
要知道,他可不是一般人。
楚斯寒淡淡一笑,“那我们就先行一步了。”
陆笙点了点头,“一路保重。”
“你也保重!”
楚斯寒勾着薄唇轻揉了揉她的墨发,这才转身上了马车。
“楚护卫,驾车小心。”
楚云朝她微微颔首,这才驾车离开。
陆笙站在大门外,目送马车离去,这才转身进门,漫不经心地将大门锁上。
今日挖回来的竹笋都被堆在院子里。
第二天,陆笙又找了十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都是方氏给她指的人。
今天挖的,比昨天挖的还多了三百斤。
可能是工钱高的原因,大家都挖得很卖力。
看着堆积在院子里的一千多斤竹笋,陆笙想了想,决定明天再挖一天,就先不挖了。
同样的人数,第三天三十人挖了上千斤,结合前两天的,一共挖了两千三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