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卫人弑君(三)(1 / 2)

经典春秋 平谣 1600 字 11个月前

三、

周桓王继位后,深感郑庄公的专权霸道,已经对周室江山构成威胁。另外周桓王自小知道作为太子的父亲不能贴身侍候祖父,其中原委就是郑武公怀疑平王。所以父亲的命运都是郑国所为,父亲积怨在胸抑郁而死的这笔账当然要记在郑氏家族的身上。这个亲历国事的姬林早就仇视郑氏家族了。继位之后发现虢公是个人才,为人随和、处事周正,不像郑氏父子假公济私、心怀鬼胎,处处都在钻朝廷的空子。于是与周公黑肩商议撤郑庄公的卿位由虢公担任。周公黑肩提醒周桓王,郑氏曾三世勤政于周王室,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手下留情。周桓王主意已定,便召见郑庄公,直抒胸臆。

这一来就得罪了郑庄公,庄公悻悻然拂袖而去,嘴里说“臣久当谢政,今天就此拜别。”出门却说“姬林这孺子忘恩负义,不可辅佐。”

从此再也不面圣纳贡,并派祭足挑衅周王室。这个祭足巡视到周、郑边界。先是派人向边邑部落首领温地食邑大夫稍口信说:“今年郑国又有灾情,粮食不够吃,汝等可否借我粮食千石。”

温地食邑大夫见祭足要借粮知道祭足不怀好意,就回话说:“温地属于周王畿,没有天子指令不可随意借粮。如确实郑国遇到灾荒,就请郑国国君向周天子借粮,我一个地方官吏无权借予郑国粮食,况且也无那么多粮食。”

祭足见温地大夫拒绝借粮,祭足便开始了自己的真正主张。这个季节正是二季麦收时候,粮食不就在眼下吗?我为什么要与你商量,无非是来个先礼后兵而已。于是便命令大军各备镰刀,明火执仗抢收温地的正成熟的麦子。

温地食邑的大夫不曾想到祭足如此悍匪一般抢劫。想驱逐悍匪却见郑国三军同时出动,一部分军士收麦,一部分军士保护,随时准备迎战。温地食邑大夫哪里见到这个阵势啊,心想就凭自己温地那几个家丁怎么抵挡的了那强势的郑军。只能眼睁睁看着祭足大军收麦。收了周麦子,祭足并未甘心,又屯兵边境三个多月,等待温地的早稻成熟,就要下手抢收温地早稻的时候。却见周已出重兵来到温地,予以保护。原来温地食邑大夫早把郑国大军抢收麦子的事情报于周王室,周桓王十分恼火于是王室点兵力守。祭足见周王室陈兵边境,知道想收早稻绝不像收麦那样轻松了。祭足就让大军化妆成百姓潜伏于温地,趁夜间抢收早稻。自己则亲率大军前往接应。

祭足的大军抢了麦子又偷了早稻,让温地百姓叫苦不迭,上报于周桓王。这样一来周桓王对郑国彻底失去信心。每当诸侯朝圣周桓王就历数郑国罪状,虽然没有揭竿而起与天下诸侯同仇敌忾对付郑国,却已经表明了对郑国的强烈不满意向。

州吁刚刚即位,就任石厚为相。石厚自幼从州吁,此刻正如鱼得水。由于州吁弑君又弒国母,暴戾专权,所以卫国人上下沉默不语,却从心里不拥护他。只是满朝大臣皆惧其暴虐,担心全族安危不敢轻言。

州吁心不托底,需要有战绩赢得百姓用户,这也是他自幼喜欢带兵打仗性格使然,在州吁看来要赢得周边国家重视并真正能把他当作国君,就要出一次风头,让周边国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权威,于是他找来石厚商议如何试量自己征伐他国的能力。

石厚说:“郑庄公曾以追剿其弟姬段后而犯卫国,现在被周桓王辞去卿位,他对周桓王耿耿于怀,每每得罪,对郑国下手正是时机,如果说主君欲讨伐也只能讨伐郑国方能说出理由。”

州吁说:“郑国先灭郐国、后又灭了东虢、胡国,正是强盛之时,再则郑、齐两国是友盟,讨伐郑国,让卫国面对两个中原大国,怎么能取胜?”

石厚说:“现在任何一个国家要攻打另一个国家都需要联合多个国家一起参战,不能依靠一国之力来讨伐。况且郑、齐两国联盟,一南一北,联合夹击对卫国来说就是很危险的事了。要攻打郑国就要造舆论说郑庄公欺上罔下目无朝廷,杀弟囚母,作恶多端,让其他国家明白讨伐郑国就是替天行道。将信息传递给齐国,这样齐国就不会因我卫国攻郑而动兵。现在与天子异姓之国以宋国为大,同姓之国中以鲁国为尊,主公欲攻打郑国必须派人说服两个国家出兵这是其一,另外周天子与郑庄公素有摩擦冲突,临近陈、蔡两国一定知晓,因为陈、蔡两个国家一向顺从孝敬周天子,说周王室与郑国不和而讨伐郑国,两国即会出兵,如能五国会师,怎么会征服不了郑国。”

州吁想了想说:“宋、鲁是大国出兵会很难啊。”

石厚说:“我听说,鲁国国君鲁隐公比较弱而公子翚独揽军权,主公可拿出国宝来贿赂姬翚,如果姬翚想要出兵,鲁隐公不会阻拦,鲁国出兵并非难事。至于宋国可派一人游说即可。”

石厚推荐了一个叫做宁翊的人去游说宋国,临行前又当面叮嘱了一番。其余事宜皆有石厚料理。

却说这个宁翊,为人一脸忠像却会摇唇鼓舌,会说会道,临行石厚又教之如何把握宋殇公的致命问题,宁翊辉县点头。

宁翊到了宋国开门见山地述说来意卫、宋联盟攻打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