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庞大的计划!(1 / 2)

白明哲从旁边的火盆中重新取出一块木炭,将一张新的棕色桌子搬到地图的旁边,开始对照地图以及脑海中的资料,在桌子上书写。

“既然是梳理治理黄河,那么必然要修建水利!既然如此,不如同时开工,一边疏通治理,一边修建一些关键工程,为民众造福!”

听到为民造福,民中卿脸色微微一变,整个人立刻变得端庄,道:“君请讲!”

“首先说明,我不知道这一次工程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赞成与反对!一切决定,都由陛下抉择吧。”

民中卿点点头,道:“这是自然!”

白明哲看了一眼地图,然后立刻开始在桌子上用书写隶书字体。

“治河无非就是两点,一为疏通,二为引水!因此,我有下列几点愚见!”

“黄河之所以决口,不仅仅是因为水流过大,更是因为中下游地区堵塞严重。趁此机会,我建议让民夫立刻抢疏黄河故道泥沙,以备后用。”

看了一眼地图,白明哲继续说道:“接着疏通汴渠,引黄河之水进入。引水之时,采用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加之“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最终达到无复溃漏之患的目的。”

“再者,从支流入手!引支流灌溉,减少流淌的黄河之水!”

白明哲用筷子指了指地图上标注的一个大型工程。

民中卿将目光放在地图上,瞳孔一紧,倒吸一口凉气,紧接着惊呼一声:“这里是……”

“没错!郑国渠!”白明哲没有抬起头,边写边解释,“在郑国渠的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低地。此工程一旦完成,将可以塑造万顷良田!”

在后世,这一项工程被称为六辅渠。

白明哲对这一项工程印象极为深刻,他当年的高考文综,就是考的六辅渠。

“妙啊!妙!”民中卿忍不住鼓掌,惊叹之色溢于言表。

“如果吾没有记错,在去年,陛下通过了一项水利工程的奏章,那项工程将会在最近开始吧?”白明哲一边说,一边书写,“如果吾没有分析错,陛下想要开凿一条平行于渭河的运河,因此吾建议,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注入渭水,长约200里,此工程在那一项工程的基础上将会多灌溉农田4500多顷,二者合力,可灌溉两万顷的良田!”

别看两万这个数字不多。

古代的顷和现在的差距很大。

古代1顷为50市亩,大约为现在的333公顷多,33333平方米。

按照一家百亩之田来看,这工程将直接造福近四万户,二十万余人。

而这个水利工程,后世称之为漕渠。

“随之并行,吾建议。开凿新的渠道,引黄入淮,引淮入长江,在淮河下游,围出一个大湖,蓄淮河之水。于大湖之下再引河流,灌入长江,泄淮河之水!”

这一个大湖,在后世被人们称为洪泽湖。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它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来就存在一些小型湖泊,这是它的成型基础。

其次,多亏黄河夺道入淮,加大了淮河的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