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如霜。
一如天边之月,洒在刘备的身上。
从平原起兵,镇压黄巾之乱开始,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多年的征战撕杀,虽未曾磨灭了刘备的雄心壮志,但却让他心神疲惫,身躯渐老。
这一次借驻荆州,他本想着趁曹操北伐袁绍之机,联合刘表在南方起兵北伐,形成对曹操势力的南北夹攻之势。
但可惜的是,刘表对北上不感兴趣,当初在襄阳时答应的援军、军资等等,都不见踪影。
在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内部挖潜,动员新野治下的可用力量协同防御,魏石这一支乡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到了内乡县驻防。
其实魏石这个人,刘备在回到新野后,就听糜竺、糜贞举荐过,再后来,又听到过刘琰、糜芳等人的谏言,两边的评价差异很大。
在欣赏魏石的人眼里,这是一个有灵巧机变心计的年轻人。
在厌恶魏石的人眼中,这是一个见利忘义缺少诚信的村里匹夫。
刘备很纳闷,同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天差地别的评价。
这样的反差,刘备只在一个人身上听说过,那就是许子将评价曹操的那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以仁义取天下。
这是刘备的处世之道。
同样,仁、义两个字,也是刘备选用人才时的第一标准。
魏石有些才干,这不假。
但这人在诚信道义上,又有暇疵,暂时先放在内乡县尉的位置上历练,也是刘备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能不能经受住考验。
可惜的是,内乡这么轻易的丢了,魏石的表现,实在让他失望。
对月当空,刘备在感慨一番之后,烦乱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
“公佑,你再辛苦一趟去襄阳,向刘荆州言陈北伐之事,再陈内乡县遭到曹军偷袭,襄阳有被曹骑袭扰之忧。”
举步进帐,刘备看向正伏案疾书的从事孙乾,吩咐道。
孙乾,字公佑,北海郡人。自徐州时就跟随刘备,甚得其信任,多次作为刘备一方使者出使各方,刘表对其也很是看重。
“主公放心,乾这就连夜出发。”孙乾连忙点头,匆匆换过征衣后,带着几个心腹书佐离开刘备军营。
“子仲,新野屯积的军资,必须尽快运到博望坡来,一刻也耽误不得。对了,榆树湾的铁窑,要日夜不停的开工,产出的环首刀、枪矛、铁蒺藜,全部运到军中。”
糜竺听言,跟着连连点头。
幸好魏石建了这一座铁窑,还能供应军中,要不然刘表不供辎重,刘备在前面打仗,只能靠缴获补给。
“元直,你速速吩咐下去,明日一早,我即率大军过博望,与夏侯惇军决战,子龙负责诱敌,云长和翼德各率一部在山林设伏,这一仗,我要一雪穰城之辱。”
“庶遵主公之命。”徐庶一拱手,神情凝重的急步退下。
这一次北伐曹操,不仅仅是刘备的翻身之仗,也是他徐庶当上军师之后,运筹帷幄的第一个大仗,一点也疏忽不得。
魏石与夏侯兰在内乡县的战事,渐渐成为点燃博望坡之战的导火索。
刘备全力以赴,他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如何破敌上面,其余诸事,包括长期离家,甘夫人、糜夫人等女眷的感受等等,已经无暇顾及。
孙乾、糜竺急急回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