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我发自内心为师兄高兴(二合一章节)(1 / 2)

王归元王道长如今也算出名了。

如果说早先是跟反叛的吴王之间有些传闻,那现在则是因为周围环境,因为身边的人。

仅仅只是元墨白亲传大弟子,其实无妨。

名师高徒不假,但并不代表名师门下一定出高徒,类似先例古已有之,不出奇。

但元长老一共就收了三个徒弟,其中两人皆名扬天下,雷俊更引得多方关注。

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那个例外,就反而凸显出来。

于是明明在这届参加授箓的弟子中,王归元并不如何出挑,但还是成为人群中最惹眼的那个靓仔。

观礼嘉宾扫视天师府列队众弟子后,视线最终落点基本都集中到王归元身上。

当然,大家心中具体作何想法以及猜测,就各式各样了。

只是他们的视线,时不时在王归元和元墨白、雷俊、楚昆之间来回移动。

王归元倒是目不斜视,面色如常,带着谦和淡泊的微笑,一板一眼随其他同门一起参加大典。

外人对他的关注,他似乎全无所觉。

唯有对上担任本次典礼护箓大师的同门师弟雷俊时,王归元有些绷不住……

“师兄,怎么?”雷俊问道。

王归元:“没事……不,其实还是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师弟你的笑容,有一点怪。”

有点像你先前给大师姐画的简易画,你命名为“滑稽”的那张,斜着眼笑来着……

雷俊:“有么?我笑是发自内心的为师兄高兴。”

王归元:“……谢谢。”

他完成科仪,领取箓碟和法职,领取《正法真一大道经》第三卷和高等符经,换穿深红道袍。

至此,元墨白门下三名弟子,皆通过授箓。

大典过后,王归元的当务之急不是其他,而是静心修行。

据他自述,他年龄早已过了五十。

按照下三天修士的标准,他已经度过最利于修行的黄金窗口期,步入壮年平台期。

到了这个阶段,不说断绝向上希望,但修行提升会开始变缓,不依修士自身修炼勤勉与否而定。

五十岁以上,一百岁以下的下三天修士,这方面处境最为尴尬但也最为关键。

百岁前能冲上中三天延寿,未来还有机会,仍然是越早越好。

王归元如今倒是已经修成三层法坛圆满。

如今就看三重天到四重天之间的天堑劫难,会否卡住他。

“感觉,有些奇怪。”

另一边,大典结束后,身为本次授箓监度大师的唐晓棠嘀咕。

雷俊:“小师姐是说谁奇怪?”

唐晓棠摇头:“不大确定,但感觉哪里不对。”

雷俊:“典礼上有人心生歹意?”

唐晓棠:“那倒没有,也不像是有心怀叵测之辈蒙混进来,就只是感觉哪里不太自然。”

雷俊:“师姐既然有此感应,我接下来就府内外各方,再巡查一番。”

唐晓棠:“好,那就交给伱了。”

她离去,背对雷俊挥手告别:“今年授箓已经结束,我接下来要闭关。”

雷俊接下来的日子,也以自身修行和教导弟子为主。

南北二林遭受重创,晋州叶族同样被破了祖地,叫大唐儒学世家气焰遭受重挫。

许元贞、唐晓棠皆名震四方,不可避免成为世人焦点,连带着天师府同样声望高涨。

尤其是之前的道门第一圣地纯阳宫遭逢大劫,于是进一步凸显天师府。

道门第一圣地的尊号,时隔二百年后,似乎有机会重归天师府所有。

不过,从某个角度来说,天师府当前头面人物出色,但整体尚单薄,尤其是新入门弟子,仍需要时间成长,是以整体反而有头重脚轻的倒悬之感。

当然,只要再给他们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方面景象便能得到改观。

如今晋州之战后,正是创造这样的环境。

只是许元贞、唐晓棠太过耀眼,颇有些木秀于林之感。

好在,金刚寺在西边整了个超级大活儿,让当前人间全天下的视线,都集中过去。

南宗林族投靠朝廷,甚至没能第一时间引发青州、苏州的南北夹击,原因便在于此。

西域巨变,且出乎许多人预料,于是大家暂时都静下来观察。

天师府方面,可以安静精心积蓄。

唯一看上去的例外,便是大师姐许元贞。

她离开龙虎山后,先去巫山一趟。

循着此前从千叶蝶王那里得到的收获,她成功在巫山也有了发现。

“此君早先曾停留此地,净化千叶蝶王残蜕的妖气恶氛之余,还祭炼旁的东西。”

听雷俊问起,许元贞简单说道:“不过此地已经弃之不用许久,当前找不到更多痕迹,能肯定的则是,此前不止一人在这里进出。”

雷俊:“所以,这是个团伙?”

许元贞:“不无可能,晚些时候我再继续追查,当前先往西域一行。”

雷俊:“少见大师姐你对一事这般执着。”

许元贞:“某人越是藏头露尾,我越想将之揪出来。”

她接下来去西域一趟,倒是不似当初唐晓棠那般搞出大动静。

“不急于一时,我还想多看看张晚彤和他们打交道。”许元贞语气分明带着几分笑意。

江州、幽州、晋州三战,天师府既是解决自身面对的威胁,也是为唐廷帝室分忧。

江州林族基本被彻底打残,及至现在,南宗林族残裔,更是如当初陇外萧族一般,托庇于朝廷。

幽州林族、晋州叶族虽然不似江州林族那般严重,但同样都元气大伤。

结果是这个结果,可就初衷而言,许元贞对唐皇有多尊重,那就两说了,所谓忠心更是提都不用提。

先前客观上她帮唐皇张晚彤捉刀,现在反过来有条件,她当然亦乐得看唐廷帝室的热闹。

“所谓须弥金刚部,传人源流复杂,绝不出自一地。”

许元贞去了西域一趟后,已有判断:“这些佛门传人,不全是须弥中繁衍,当有源其他世界之人,除了我们当前的人间,须弥还另通往其他世界。”

雷俊闻言若有所思:“这样么……”

他不禁想起当初大黑山上空“门户”对面那方破损残缺的异域天地,想起那方天地与当前自己所处人间的中州之地外貌地形极为相似,但这方人间的中州,并没有那些蹊跷。

如许元贞自己所言,去过西域后,她便重新回到巫山。

那神秘人先前秘密开辟的洞府,当前直接被许元贞占领,她倒是在那里暂时住下来。

唐廷帝室方面,希望许元贞能赴东海长结岛一行,一方面查证林涧、林锦松的下落,另一方面也是研究那不知通向何方的古怪虚空门户。

不过许元贞并未一口答应下来,只说自己有空会去看看,她依然故我,继续留在巫山的洞府内。

长结岛上的虚空门户一直没有主动出现任何变化,唐廷帝室于是只先派专人看守监视,谨防“门户”异动,也禁止其他人靠近。

朝廷当前的注意力,同样也都内陆。

他们忙着消化江州,忙着消化晋州,忙着围剿大空寺余孽,更忙着紧盯西域方面的金刚界。

好在,金刚界一直没有再次扩大。

哪怕嘉盛上人离开长安返回金刚界,金刚界中也无更多异动。

只是除了嘉盛上人外,常有其他密宗高僧,来往于西域和大唐旧都长安之间。

“和早先金刚寺的作风,不一样了。”雷俊等有心人都注意到其中分别。

早先金刚寺僻处西域,相对而言神秘封闭,很少同外界接触。

虽然和菩提寺、悬天寺、天龙寺并称四大佛门圣地,但哪怕不考虑佛经典籍的差异,也能叫人一眼看出来,金刚寺同其他三寺之间,存在不小差异,同时缺乏真正同进退的默契与信任。

几大世家名门望族,今天关心这家佛门圣地,明天渗透那家道门圣地,常未雨绸缪,早早安排,但没见谁的钉子能深入金刚寺。

一方面是金刚寺本身封闭,另一方面也是这样一座佛门圣地,同中土名门世家交集冲突的机会较少,充其量早年陇外萧族还跟金刚寺斗一斗,而在陇外萧族之后,金刚寺真正的宿敌其实就只剩白莲宗和大空寺两家佛门外道。

但现在,自须弥而出的金刚部,行事风格,明显要比金刚寺更加主动,四处出击。

当前在长安常驻的张静真便传回消息,金刚部在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尤其一直谋求同唐廷帝室的联合与承认。

传闻中,已经有金刚部高僧同唐廷宗室中人,结下不浅的私交。

大唐西域边陲,短时间内,似乎平静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渐渐习惯了须弥金刚部出现在这人间。

雷俊一切按自己的步调安排来,认真修行,认真教导徒弟。

悟性提升到清静层次,修为提升到上三天境界,雷俊只觉得于修道之事上,每天都有新的体会,令他流连忘返。

等徒弟卓抱节的修行渐渐上了正轨后,雷俊终于也决定闭关潜修一段时间,继续沉淀积累自身所学。

山中不知岁月长。

高层次修士一朝闭关,时间难定。

可能一夕顿悟,转瞬即明。

亦可能慢慢积累,不断去芜存菁。

时光荏苒,四季交替。

如此便是接近三年时间过去。

算是雷俊自踏上修道路途以来,难得如此长时间的静修。

待到雷俊这趟出关,他四十四周岁。

“弟子闭关多时,不能从旁辅助师父处理府中事务,望师父见谅。”雷俊向元墨白告罪。

紫衣青年面上微笑依旧如春风拂面般令人身心松弛:“人手是紧张了点,但重云你认真修行,修为法力更见精纯,于本派而言,自然是好事。”

张静真已经从关中返回大江以南的龙虎山。

有她回来,和上官宁一起协助元墨白处理府中事务,正牌天师唐晓棠和雷长老这几年才能放心闭关静修,不问外事。

而长安那边,则转由另一位六重天境界的府中宿老常驻。

长安作为大唐旧都,天师府本就在那里有专门的驻点道观。

只不过其后迁都,大部分相应人手转而一起前往洛阳。

长安这边,因为就在丹鼎派圣地纯阳宫左近,所以天师府不更多增派人手,只是简单留个驻点。

现在,这个驻点则重新扩充。

这自然不是符箓派圣地天师府要大规模北上,趁机向元气大伤的丹鼎派圣地纯阳宫施压。

而是因为,当朝女皇陛下,在旧都长安驻驾,已经超过三年时间,并且短时间内似乎没有再次返回帝京洛阳的打算。

如此一来,不独天师府,其他各家,都相应加派人手,在长安设置落脚点,随时关注大唐朝局变化。

“女皇离京这么久么?”雷俊挑了挑眉梢。

元墨白轻轻颔首。

如果说先前还有人猜测女皇这趟离京是为了引蛇出洞,看看都有哪些角色主动跳上她让出的舞台,那现在基本没人这么想了。

时间,属实太久了。

于是,一些有心人的揣摩之下,另一个更大胆的猜测,开始浮上水面。

“大唐皇朝,莫非要重新迁都,再迁回旧都长安?”雷俊好奇。

女皇长期离开中州,驻驾关中,出乎不少人预料。

当前西域相对平和,不似早先西域妖乱爆发时的激烈情形。

自然也就没有“天子守国门”的必要。

“近来,确实有重新迁都的声音从朝堂传出。”元墨白轻轻颔首。

最初的惊讶之后,大家倒没有特别震惊。

悠悠万古历史上,类似情形不仅有先例,先例还不少,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类似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