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看到十七的表情,知道他是在讽刺自己,可形势比人强,自己也无法反驳,如果不是自己没把握对付十七和张三丰,鬼才想把尼玛永宗这个大佛留在莆田。
尼玛永宗看了一下多吉,多吉面露羞愧的跪倒在地,“多吉给师傅丢脸了,请师傅责罚!”
尼玛永宗面露微笑,“张教主本就是江湖最强的高手之一,你输给他并不丢人,反而是那些连战都不敢战的人才会丢脸。”
赵敏身后的玄冥二老面露不虞,“你说谁……”
刚想反驳两句,赵敏抬手阻止了他们,王保保也对国师有些不满,初来乍到就给了自己手下的巴拉提和巴图尔两兄弟一个下马威不说,现在还对赵敏手下指手画脚,若不是自己的父亲汝阳王在朝内还有些话语权,他甚至觉得尼玛永宗会将莆田当做他自己的地盘。
“在下王保保,久闻张教主威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王保保没给尼玛永宗说话的机会,也间接的帮了赵敏一把——对于自己这个妹妹,还是比较关心的,虽然赵敏一心想要执掌些权力,但毕竟还是自己的妹妹,自己可以欺负,外人不行!
“你就是王保保?”十七对这个名字倒是有些印象,当然,不是在书中和电影中,因为王保保在金庸笔下是作为配角出现的,影视作品中也极少出现这个人物,而是真实的历史之中,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但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该墓志铭明确记载:“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由此王保保的身世得以澄清,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人,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县,母亲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木儿的姐姐。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察罕帖木儿派扩廓帖木儿及诸将讨伐东平的田丰、王士诚所部红巾军,两战皆胜,斩首万余级,直抵其城下,田丰、王士诚投降。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复叛,暗杀了察罕帖木儿。随即扩廓帖木儿被军中推为领袖,此时他可能还不到20岁,被视为“孺子”,因此人称“小总兵”,元廷也授予他“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扩廓帖木儿以哀兵进攻益都,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攻克益都,掏出了田丰、王士诚的心脏来祭奠养父。扩廓帖木儿因功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随后中原平定,扩廓帖木儿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元廷倚赖他为安全屏障。
看着眼前飒爽英风的王保保,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一切都智珠在握,十七也是有些凝重,“这个人绝对不是武侠著作中那个纨绔子弟,他也许真的会成为朱元璋口中那位奇男子。”
随意拍打了一下衣角的灰尘,十七笑着说道,“原来是小王爷啊,久仰大名。”
赵敏在一旁赌气的撇了撇嘴,也不说话。
王保保打开手中的折扇,风度翩翩,“能入张教主的法眼,王某不胜荣幸,既然有缘相遇,不如进来喝一杯粗茶,舍妹与张教主之间可能有些误会,我们不如坐下谈谈,别伤了和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