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是水泥做的,楼房侧面就是院子的出口,挨着大路,侧面的墙就像是一张很大的纸立在那里一样,上面全是爬山虎,经常能看到壁虎爬来爬去。对此我印象比较深,因为一到下雨天那些壁虎会惊慌地四处乱窜,然后我就会去逗逗它们玩,有时候捉起来放到玻璃瓶里,有时候捉起来放到水里。
院子外的大路慢慢变成了小路,连着一户做蜂窝煤的人家,再从他们家一穿而过,连着一条不远的热闹街道,我常常走过这条通道回家。
除此之外还记得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小女孩,什么模样我不知道,只记得她叫小雨。我搬家的时候,她倒哭得挺厉害,叫着哥哥、哥哥别走,或许是我天生就懂得怎么照顾人吧,以致于小姑娘挺依赖我的舍不得我走。
搬家之后的事我记得更清晰了一些,母亲是一位慈母,每天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但脸上总是露着笑,父亲大多时候都是不苟言笑,他比母亲更能吃苦,听说这是上一代人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记忆中的第二个家,是在镇上的一个老街道,有一个很长、很陡的坡,这个坡全是大青石路铺成的阶梯,一块石头就有两个我那么长,下雨天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光着脚去青石上面踩,或者是蹲在路上看阶梯上流下来的雨水,看起来像瀑布,但比瀑布更清澈,更温和,用手去摸的话,有一种柔柔的感觉,特舒服。
我们的房子在快到坡顶的地方,我还挺喜欢这个房子,进门就有一个长长的走廊,直通房子的最末端。房间都在进门的右手边,第一间是孵蛋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家是做什么的,父亲母亲收集乡下人养的鸡鸭鹅生下来的蛋,然后帮他们孵成小鸡小鸭,收取加工费。
有时候也会买这些蛋,孵出小鸡小鸭自己拿去卖。
第二间是父亲母亲的房间,中间是厨房和客厅。
第三间是我的房间,在最末端。房间是木板做的,人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响,木板下面是空的,下面还有一层是个后花园,很宽很大,花园后面有一个石门,连着一座山,我估摸着当时那个房子有四五百平方米。
这座房子拥有那些电影画面里的样子
咯咯作响的阁楼,后花园,后山,大青石半坡,老街道
这些关键词能唤起所有80后90后对家的思念。
我将生命中最开始的记忆分享给二娃,不知道她是不是和我小时候一样。
PS:想给你一个家,一个去到天涯海角都能时刻想念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