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男知青也都厌烦曹清和蔡小雨之间有事没事见天的吵架,所以面对蔡小雨的哭声,男知青那屋都只是当做没有听到一般。</P>
这会儿大家都吃过了晚饭,由于天太冷了,大多数人吃了饭都会窝在炕上聊天看书什么的。</P>
李安邦和李定国兄弟俩最近迷上了编筐编篓,空闲下来的兄弟俩就坐在炕上编各种小物件。</P>
董海生虽然没有戴眼镜,看着不如隋援朝那样更像个书呆子,可这人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书呆子,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抱着书本看。</P>
因为喜欢看书,当初选铺位的时候,董海生还特意选了没人喜欢住的炕梢,就是为了方便靠着墙看书。</P>
孙兴国早早就铺了被子,这会儿已经是安静的趴在被窝里,也不知道睡着了没有。</P>
就只有张铁男,靠在炕头的墙边嗑着榛子,嘴里也不忘一脸嫌弃的嘟囔:“现在知道哭了,早干什么去了,要不是她整天闹幺蛾子,人家周知青和曹知青能自己搬出去?那一个月可就是两块钱呢,肉都能买上一大块了。”</P>
宋卫平算是后来的这批知青里年纪比较大的,在新知青里算得上是老大哥了。</P>
听了张铁男的话就皱了眉头,如今的知青院里俨然分成了两派,原来的老知青之间都很团结,和他们这些新来的又都不住在一起,所以相对来说老知青那边就不自觉的会排斥他们这些新知青。</P>
这种排斥虽不是有意而为,可却是让他们这些刚下乡的知青们感到举步维艰,如果他们再不能团结一致,那么未来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P>
想到这些的宋卫平表情沉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不禁开口说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是蔡知青一个女同志,身上毛病不少。</P>
又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战友,我们这些大老爷们适当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P>
说到这里的宋卫平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最后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开口接着说道:“我看着她那边的柴火实在是太少了,黑省这边的冬天异常寒冷,如果仅靠她捡的那点柴,不用等到天气最冷的时候,可能过些日子蔡知青就会被冻死。”</P>
说到这里的宋卫平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眼见着这会儿大家都看向了自己,停了好半晌,才一脸为难的说道:“所以我想着,最近我们上山捡柴的时候,大家能不能每天多捡一点。</P>
我们这么多人,每人一天给她带回来一捆,加起来也够她捡好几天的了,这样等到大雪封山的时候,她那边再省着点烧的话,差不多也就够她维持这一个冬天的。</P>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建议,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意愿。”</P>
一听说要帮蔡小雨捡柴,张铁男第一个就跳出来反对。</P>
只见张铁男愤怒地吼道:“凭什么啊!要不是她整天闹幺蛾子,我们现在还能跟周知青他们一起搭伙吃饭呢,也不至于我们一群大老爷们天天围着灶台转,做出来的饭还难吃至极。”</P>
张铁男的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怨气。</P>
接着,他又愤愤不平地说:“再说了,她自己都不着急,一天就捡那么一小捆柴,你跟着着什么急啊。</P>
我可是都看见好几回了,我们大家进山捡柴的时候,她却一个人在山脚草甸子那边捡野鸭蛋。</P>
她那隔三差五去镇上卖鸭蛋的钱,可没说给我们花一分。</P>
凭什么要我们大家白白给她捡柴?”张铁男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宋卫平的不理解和愤怒。</P>
有了张铁男第一个表达意见,王刚也紧跟着附和道:“我觉得张铁男说得没错,凭什么她自己偷懒不捡柴火,最后没柴烧了却让我们帮她捡。</P>
这不是资本家大小姐的做派吗?我们绝对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王刚的脸上写满了不赞同,他的语气坚定,仿佛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深恶痛绝。</P>
在张铁男和王刚义愤填膺的带领下,大家开始纷纷数落起蔡小雨的不是,场面变得异常激烈。</P>
每个人的情绪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大家都对蔡小雨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愤不平,一致认为像蔡小雨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P>
最后,宋卫平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语重心长地解释道:“我非常理解大家此刻的心情,我也和你们一样,不喜欢蔡小雨那种懒惰的性子。</P>
可是,大家有没有深入地思考过,我们这批知青下乡已经有小半年了,不仅没有真正融入村民的队伍,甚至在这小小的知青院里,老知青们也都是抱成一团,对我们隐隐有排斥之心。</P>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团结起来,那将来的日子恐怕会更难熬。大家不妨好好想想,若是将来我们当中的谁遇到了困难,而其他人都像今天对待蔡小雨这样,冷漠地对待遇到困难的人,那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P>
众人听了宋卫平这话都沉默了下来,是啊,他们这些下乡的大多都是家里困难,靠不上的,到了乡下更是什么都要靠自己。</P>
众人听了宋卫平这番话,都沉默了下来。</P>
是啊,他们这些下乡的青年,大多家境贫寒,无依无靠,来到乡下更是需要完全依靠自己。</P>
若是他们再不团结,那么未来的生活将会充满无尽的艰辛,此刻的众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酸涩,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担忧。</P>
在一片消沉压抑的气氛中,董海生终于打破了僵局。</P>
他向来沉默寡言,但此刻他的眼神坚定,声音沉稳地说道:“我同意卫平同志的意见。</P>
且不说我们和蔡知青是同一批下乡的战友,就光凭我们这样门对门住着,难道真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冻死吗?</P>
不就是每天多顺手捡一捆柴的事嘛!我没意见,从明天开始,我每天多进一趟山,帮蔡知青捡一趟柴。”</P>
宋卫平的那番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而董海生的表态更是让大家心头一震。</P>
其他人也都在这一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仅是帮助蔡小雨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他们这批新来的知青团结一心的象征。</P>
他们意识到,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P>
只有团结起来,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里的生活,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P>
此时,他们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温暖的情感,那是对同伴的关心,也是对未来的信心。</P>
每个人的目光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团结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