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文明起源(1 / 2)

<b>最新网址:</b>范蓉呆呆的盯着天花板,脑海里像是在播放幻灯片,画面一幅连着一幅。

“李定安,这幅画是不是很值钱?”

“还行,几百万吧。”

“图格里克(蒙古货币)?”

“怎么可能?当然是人民币,换成蒙古币,要十多二十亿。”

“你要卖吗?”

“送人也行,要不送给于叔?”

“我爸才不会要。”

……

“吕院,这幅唐卡卖的话多少钱?”

“如果上拍,换套四环内的三居室没问题。”

“那就是五六百万,对吧?”

“差不多。”

等于李定安花了一万块,一转身就赚了五百万?

这可是五百万……自己不吃不喝,要在蒙古干二十年,他却说送人就送?

于徽音竟然不要?

当时就觉得,他们可能在开玩笑,但现在,范蓉觉得,自己才像个玩笑。

再想想在古玩店的时候:呀,欢喜佛,怎么画这么露骨?

他竟然喜欢这样的东西……感觉有点变态。

现在变态不变态了?

范蓉慢慢的回过神,视线渐渐聚焦。

感觉眼前这个男人,在发光……金光。

于徽音顺着她的视眼瞅了瞅,嘀嘀咕咕:“有那么好看?”

舒静好鬼使神差的点了一下头。

……

李定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双眼看向窗外,眼神空洞而深邃。

镜头里围着一圈脑袋,面面相觑。

“老何,他这是什么情况!”

“发呆!”

“我还能看不出来他在发呆?我是问为什么。”

何安邦被吕本之给问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估计东西有点来头,应该不止一幅印度皮画那么简单!”马献明托着下巴,“何馆,你记不记得,保定的时候他也是这样!”

何安邦猛的一顿:陀罗尼经被?

别开玩笑了……

但仔细想想,当时的李定安和现在如出一辙:呆呆傻傻,魂游天外……

“嘿嘿……”何安邦敲了敲桌子,“李定安……李定安?”

李定安猝然回神:“噢噢……不好意思,想的太入神……候院长,谢谢您,今天麻烦了……”

侯院长随意的挥挥手:“不用!”

话音刚落,何安邦又抓起了手机,“等会,你干嘛?”

问的真是希奇:“我关视频啊?”

该请教的请教了,该明白的也明白了,不关视频干嘛,闲聊?

“你别急,先说清楚,那幅图到底是什么?”

“就印度皮画!”

扯淡,当我们眼是瞎的:连老马都能看的出来……

“你好好的,就算是什么重宝,我们又抢不走?”

你当然抢不走,问题是怎么带回去,关键是带回去之后怎么办?

他沉吟了一下:“也不是不能说,你们权当我瞎猜,然后再帮我想想,这东西怎么处理。”

啥意思?

转念间,李定安戴上手套,把手机递给了舒静好:“你来拍,高度四十,三倍聚焦……”

“徽音,你打光,亮度800流,用环型灯珠……”

范蓉怯生生的站在旁边:“李老师,我也可以帮忙……”

“也行……”李定安想了一下,“那麻烦范翻译拍摄,舒静好你帮我查资料……”

“李老师,你叫我小范就行……”

“好!”

王永谦也站了起来:“我干点什么?”

“你是领导,你坐着就行。”

屁!

那是没到时候,该他帮忙的时候,李定安什么时候客气过?

左右无事,王永谦站在旁边,想看看李定安干什么。

视频对面的几位也渐渐肃然:看这介势,有点不对啊?

就保定的时候:价值十几甚至几十亿的陀罗尼经被,他不照样一剪刀就下去了,谁见他戴手套了?

狐疑间,李定安将画轴全部展开,又用平尺压好边角:

“刚买到的时候,我也以为只是一幅七世纪左右的古印度皮画,但从古玩店出来以后,我越想越不对:这幅画的内容太违和了,完全与印度教和佛教教义背道而驰。

然后我就想,会不会是稍早一点,z象雄古国时期苯教的东西,毕竟苯教教义要残酷一点,动不动就用活人祭祀,用人骨做法器。

其次时间也能对的上:645年,松赞干布杀了妹夫,也就是象雄国王李迷夏,象雄才灭国。然后吐蕃信仰的印度佛教与象雄苯教融合,形成z独有的藏传佛教……算算时间,刚好是七世纪中。

第三,文字也能对得上:早时期的象雄文与古印度梵文是一奶同胞:字母相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只是书写稍有不同……

特别是四世纪到七世纪之间,两种文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压根就没区别……于是我请教侯院长,就是想推断一下这是不是象雄古国的宗教画……”

侯院长一脸赧然:他还真没和象雄古国联系到一起。

“李定安,象雄古国的东西我没研究过,确实不太懂……”

“没关系,至少现在可以确定:这幅画是七世纪古印度的东西,所以我又有了点推测……”

李定安稍一顿,语气郑重了许多:“先说好,只是胡乱猜测,我姑且一说,你们姑且一听,不用当真……特别是王处长!”

众人面面相觑:不是……我们有眼睛,也有脑子,用的着你一遍一遍的强调?

王永谦却心里一咯噔:完了……弄不好,这小子搞了个大家伙?

不然干嘛直勾勾的盯着我,一副我不答应,你就不讲的架势?

他无奈的点点头。

“好,都看到了啊……这东西到时候要回不了国,都别赖我……”

回国?

所有人精神一震。

李定安又拍了一下手掌:“小舒,给领导们看点有意思的东西……对,就桌面上标有《妙闻集》的那个文件夹……”

舒静好飞速点开,李定安又把电脑移到了手机下面,“看到没有,就这一句:据考证,古印度《妙闻集》,可能出自于《象雄大藏经·甘珠尔·续部·五明学·医学》……”

侯教授陡然一愣,又往前一扑,眼睛恨不得钉手机上。

这一看,就是好久:“李定安,这幅皮图,是七世纪的《妙闻集》?”

“不好说,我只是推猜!”

话是这么说,但答案是肯定的,不然我哪需要费这么大周章?

“不好说?”侯院长哭笑不得,“李定安,能不能有点信任感:我好歹也是你老师?”

“候院长,您别误会,关键是这东西要和《妙闻集》扯上关系,我搞不好就得把这儿的牢底坐穿……”

候院长顿时了然:不是不信任他,而是李定安现在在国外,有些话不能胡说。

马献明却被吓了一跳,扑棱着眼睛:“李定安,《妙闻集》是什么?”

“印度最早的医学论著,传说成书于五世纪,甚至更早,但存世最早的版本,已是十世纪中期……这本书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妙闻也被视为印度医学的奠基人……如果非要代入一下,请参考我国的张仲景……”

“印度医圣?”

马献明瞪大了眼睛,“那这句话是谁的……就这句,《妙闻集》出自《大藏经》?”

“学术界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谁说的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谁问你这个了,我问的是‘据考证’这一句!”

传说无所谓,谁都可以说,但没点依据,谁敢说“据考证”这样的话?

“可能”都不行……

“哦,院士!”

“你扯淡?”

“说实话你都不信?”

李定安滚一下鼠标,最下面出现一个名字:寥**。

马献明瞅了两眼,再不敢吱声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怪不得侯院长那么激动:如果这是《妙闻集》,再证实确实和《大藏经》有关……哈哈:印度医学源自中国……

但不应该啊?

马献明指指电脑:“看到这个,那边还不得跳起来?”

“都说了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他们跳了多少次,数都数不过来了。但每跳一次,就‘啪啪啪’的挨一顿巴掌,所以早躺平了:不管你怎么不说,证据拿来,不然我承认个嘚儿?但别急,再给你们看点更有意思的……”

李定安又点了几下鼠标,电脑屏幕上出现一篇新闻通稿。

“怎么是日文的?”

“矢野道雄(著名的亚洲地区历史学家)在京都大学的讲座报告,当然就是日文的,我给你们翻译一下其中的一段:《名僧传钞》(南梁时期成书,中国最早的佛教僧传史书,国内已失传,日本有抄本)中载:

中国汉献帝时,印度僧人伽罗提到中国传教,回印度时带走了大量中国论著,涉及佛学、哲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政治、军事等等等等……

之后,印度根据《甘石星经》(战国)、《天官书》(司马迁),创六季、十三月、二十七星宿……又根据《青囊书》,创《妙闻集》……”

“你等会,哪个《青囊书》?”

“还能是我学风水的那本?当然是华佗临死前,想让狱卒带出去,狱卒不敢带,他愤而投入炉中,导致失传的那一本……”

电脑屏幕上齐齐的伸过两根手指头:“你扯淡?”

“又不是我说的?有本事,你们去找矢野道雄啊?”

找个屁?

人家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相关文献呢?”

“都说了是讲座,哪有文献?”

“那印度人能承认?”

“你以为有文献和出处,他们就会承认了?”李定安冷笑:“做梦呢?”

马献明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不说青囊书,就说天文与历法:《开元占经》(唐代)中明确记载,同时期的天竺《九执历》,就是来自于《天官书》,人家承认了吗?

何安邦“呵哧呵哧”的喘气:“那还是没用啊?”

“别急,还有,咱们看图。”

李定安搬开电脑,拿起放大镜,“看,这几幅图像什么?”

众人齐齐的睁大了眼睛:

第一幅: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不着寸缕,另一人拿着一把刀。

第二幅:刀划破肚子,挖出了一块拳头大的东西……床上的男人一动不动,像是死了一样。

之前不管怎么看,都像是挖出了什么内脏,但现在结合华佗的《青囊书》……

“这是在做手术?”

“对,我给你们翻译一下……”李定安指着图旁边的梵文,“肚子里生了肿块,草药不起作用,只能割掉……先麻醉,等病人睡着,剖开肚子切掉肿块……”

何安邦皱起眉头: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

正在回忆,李定安又“呵”的一声:“再给你们背段古文: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所有人都往后一仰:这特么是……《后汉书》,《华佗传》?

没等他们反应而来,李定安又让范蓉挪了一下手机:“再看这几幅……”

和之前那幅差不多,不过躲在床上的成了女人:肚子被划开,血流了一地,又拿出了内脏:这次比较清楚:手里拿的是肠子……

“这次就不翻译了,大致就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过程,再给你们背段古文:病若在肠中,便断肠前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几人面面相觑:还是《后汉书》,《华佗传》。

《三国志·华佗传》中也有。

“再看这几幅,还是剖腹脾脏手术……这次不是《后汉书》和《三国之》,而是裴松之(南北朝时期史学家)的《三国志注·华佗别传》:病腹中半切痛,十馀日中,鬓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

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傅疮,饮之以药,百日平复……别一听切脾就觉得太玄幻:没切脾,只是脾脏外膜发炎,摘了部分脾膜……”

“再往下看,还是剖腹手术,这次是切疝气,史料中也有,《魏书·方技传》(南北朝成书,二十四史之一):有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再看,这次是割眼瘤……史料中依然有记载:《宋书》(南朝宋成书,二十四史之一):景王(晋景帝司马师)婴孩时有目疾,宣王(司马懿)令华佗治之,出眼瞳,割去疾而纳是傅药……”

李定安不急不徐,指着图一幅一幅的讲,先讲梵文记载的做手术的过程,再与史书对照,清清楚楚,明白无误。

每讲一幅,所有人的心脏就跳一下,眼睛越来越亮,脑袋也挤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紧,恨不得从摄像头里钻过来。

特别是侯院长,不停的喘着粗气,满面红光。

无它,盖因他研究的就是汉唐史,以及汉唐文化对亚洲各国的影响,所以这一幅图在他看来,就无价之宝中的无价之宝。

但随即,他又怅然一叹:“如果只是这些……可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