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
慢慢的,直播间里的画风也变了,之前的时候:什么黑幕、暗箱操作,什么假专家、睁眼瞎……就跟被雨冲了窝的蚂蚁,类似的弹幕密的让人头皮发麻。
“这方《大千》,33年陈巨来刻的,34年弃用……”
“大哥,你管谁先出轨,查印……先查印啊?”
真就不怪这些大V和专家,就好比中间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之前,谁能知道窗户后面是什么?
也别说金义、付国川这种并非专精字画的鉴定师,问问项志清,他有没有记住:张大千的一百二十多种钤印,共三千余方印章,哪一方是哪一年刻的,又是哪一年弃用的,又盖在哪些作品上?
扯什么淡?
“不好说,但大概率真的:你不看,那些大V和专家突然就不吱声了?”
但前一枚,也就是《秋迟》,这枚他就很少用……嗯,可以说是极少,只用过一次:1945年八月抗战胜利,张大千作《苍莽幽翠图》,其中就有这方钤印,除此外再没有出现在任何作品之中……”
网友还真没猜错,比如像会议室的这四位:
内部就有相关资料,根本用不着上网,一翻就有。
就比如他用的最多的《大风堂》和《大千》,每一种都有五六十方之多,但每一方都风格不同,极有辩识度。究其原因,只是伪作太多,为了仿伪而已:所以,从1925他第一次举办画展之后,每一方印,张大千最多使用不超过两年……”
就算这八枚印,他能认出一半顶天了。
稍稍一顿,李定安又叹一口气:“其实这些都可以查,他流传于世,且公布于众的作品不算少,两三万幅还是有的,网上大多都有照片,基本能囊括他所有的创作时期,以及各时期使用的印章,对比一下就能分辩出来……”
长白山论剑:“等等,现在下定论是不是有点早?就算这一枚印有异议,但光凭这一点就断定这幅画是赝品,有些牵强了吧?”
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说的便是治印,所以各位老师们再仔细看一下就知道:应该是刚刚开始接触,而且还是自学,所以这一枚刻的确实不怎么好,甚至线条不怎么平,不怎么匀……”
“对,打破了当时当年字画类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秋迟》,确实只用过一次……
《大千》印倒是挺多,但这一方,就33年用过……
同时,他们也非常同情这几位同行:好好的,和李安安这种变态扛什么……他一人,就能顶故宫或国博的半座资料库。
“都这么久了……噢,也有可能是已经查到了,估计和李定安说的大差不差,所以……嗯,你懂的!”
“他说了,印没问题,是时间不对……”
“嗯,反正不怎么平:看,‘辰’字的下半部分,是不是有点积墨的感觉?”
李定安又指向第二枚印:“看这一方《长共天难老》,这个很好查:是1928年的时候,张大千与李秋君热恋时期刻的。这位也很有名,民国著名女画家,同盟会成员……可惜二人有缘无份,也是为此,李秋君终生未嫁……
“《苍莽幽翠图》,2004年就拍了一千万那幅?”
“那这么印呢,是不是像他说的,刻的不好,所以张大千从来不用?”
还有这方《丙辰》,压根就没出现过……
“1960年,《双松平远图》!”
这方《丙辰》印就是在松江寺出家时刻的,意为悼念。而黄凝素也明确提到:这枚印,张大千终其一生都未用过。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怕睹物思人,也有可能是刻的不好。
而这会,就像是集体失了声,公屏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要不是左上角依旧显示着“50万+”数字,下方也不断的跳跃着“XXX进入了直播间”,还以为这是静止画面。
“别急,听他说……”
但仔细想想:这可是三千多方印中的八方,而且并非独一无二,试问谁能记这么清楚?
项志清却死不承认,说再来八枚他也没问题,惹的其他专家一阵冷笑。
“意思就是,他说的是真的?”
“我明白了,不止是印,这幅画的创作时间也不对:不是1933年,而是三六年以后画的……”
这一枚《大风堂》也一样,就31年的作品中有记录……
对这些铁杆粉丝而言,会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李定安是他们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约等于他们的崽,被人羞辱被人欺负了,难道装聋做哑吗?
当然是加倍的还回去。
“《藏之大千》,还是齐白石,刻于35年,于36年弃用……”
到这时,四个人已不是脸白,而是冷汗止不住的往下淌:完了!
写检查、受处分、调职算什么,半世英明怕是都得毁在这里……
“确实有点不好查……但费点功夫应该还是能查到的:时报虽比不上申报之类的大报,但抗战时期几乎都没停过刊。何况是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留存的资料相对要更多一些……”
所以说,先不说他说的对不对,就凭他知识面涉及之广,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1916年,也就是前一个丙辰年,张大千与表姐谢舜华订婚,两人是青梅竹马,更是两情相悦……订完亲,他到日本学染印,并自学绘画和治印……另外提一句,那时的张大千17岁,还不叫张大千,叫张正权。
确实有点多,六万多幅……但我又没让你全部查?
“张大千还挺痴情?”
“痴情个屁,你数没数过他一辈子有多少女人,有详细记载的就不止十位,没名没姓的更多。”
这下好了吧,本来只是降职降待遇,但以后还能不能吃这碗饭都是问题……
包括以后,谁要是再敢BB就把这些截图扔出来:来,先把眼睛擦亮,把舌头捋直了再说话……
当然,有聪明的,也有固执的,到这个时候,依旧有人不死心:好,既便印章全部存疑,那画呢?
怎么就只值八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