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再说,如果扪心自问,他和李定安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张汉光没说话,只是斜了他一眼:李定安有几斤几两,你难道没见识过?
关键的是,当初收这幅画的时候,公司和研究中心从上到下的鉴定师、顾问,个个都说没问题,个个都说占了大便宜……其中不乏顾春风介绍来,曾在权威机构任过职的老专家。
暗暗骂着,她又拿起了手机:“我现在就打电话!”
会议室内响起整齐的回应,凡参会人员无一不是神情凝重,脸色肃然。
想不严肃都难:这可是同事们拿关小黑屋的代价贡献的经验……
而做为专精字画的学者,这些大家都是什么风格和特色,杨丽川不要研究的太熟,而正因为熟,才看不出问题……
这再一比照,是不是就更没问题了?
文物局接管以后才发现,有一些老专家醉心研究,一生清贫,到退休时依旧是两袖清风。考虑到这个问题,当时的领导就联系了一些文物局退休的老干部,成立了半公益,半商业化的文博文物评估公司。
这又是什么概念?
不敢说这其中有没有猫腻,至少说明李定安的眼力,绝对要比一些老专家的高。
换种说法,里面担任顾问的,全是国家文物局下属的各文博考古机构已退休的学者和教授。再打个比方,何安邦这种偏行政的一级文博机构的实际负责人的都够不上格担任顾问。
你这是不过了?
稍一顿,张汉光又叹了一口气:“你也别以为一个是中心,一个是公司,但这两家全都背靠国家文物局,是国家批准且承认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全国只有八家!”
而文物交流中心前身为国务院直管的“出土文物展览小组”,秘书长任组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任副组长。2000年以后改制,才划归到文物局,自此后,又成为文物局的文博人才培训基地。
当然,保险起见,她也有可能把故宫珍藏的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拿出来对比一下,但何安邦怀疑,说不定杨丽川拿出来的就是胡若思代笔画的。
茶都已经凉透了,他却从头到尾都没顾上喝一口,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手机,心里阵阵后怕。
也确实有效,李定安不带一秒犹豫的,说去沈阳就去沈阳。但没料到的是,惊喜突然就从天而降?
不过印章杨丽川肯定是会看的,但在不知道结果的前提下,这些印当然没问题,特别是其中的五方:齐白石刻的《大风堂》和《藏之大千》,王福厂刻的《除一切苦》,陈巨来刻的《大千》,方介堪刻的《阿爱》!
这四位,全是民国时期最有名的篆刻大家,故宫里不但收藏有他们的作品,而且数量不少。
甚至是官方层面的因素都不用考虑,就李定安这热度,只要他在公共视线中活跃一天,今天这一幕就会被人反复提及,被人津津乐道。相应的,之前那些言论不怎么友好,甚至不怎么文雅的大号或是某机构的官方号,就会被反复鞭尸。
“啊……万一他要那三幅画中的一幅呢?”
而公司里如果有这一位坐镇呢?
被人当成了计量单位的何安邦自然不知道这些,这会他正盘着腿坐在沙发上,手里还抱着口紫砂壶。
再联想一下后续所带来的影响……光是想想,都会让人头皮发麻!
哈哈,做梦都能笑醒!
当然,前提是得搞定李定安……
他撇了撇嘴,又皱起了眉头:“领导,有没有可能,是李定安看错了?”
这是他第二次见到这幅画,第一次是两年前。
但那些委员们什么级别,什么尿性你不清楚?既便是我们求助,也得局长三请五请,一个月之内能请来都算是烧高香,何况津门方面?他们等不及,就只能请民间机构……”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也就愈发清醒的认识到李定安的宝贵,冯筱南扔了抱枕,坐直了腰:“告诉曾近光,让他明天亲自上门拜访……就说为感谢李专家为良品坊挽回巨大的损失,店里的物件,他想挑哪一件就挑哪一件!”
冯攸南抱着抱枕靠着沙发,眼睛眯成了两道缝。
估计得有好几个何安邦……
张汉光往后一靠,斜叼着烟:“于会长,你怎么看?”
虽说相比几十亿的案值,多四千万少四千万影响不大,但当初的办案机构、物证中心,以及鉴定部门,是怎么定价的?
包括后来移交给行政部门,然后转交文物商店,又公开销售,最终流入市场……这些环节,怎么就没人发现?
这么敏感的案子,当然不可能有所谓的乱七八糟的内幕,真相就只有一个:全部看走眼了。
……
肯定是当初的办案部门疏忽了,但更大的可能是,当初请来的鉴定人员和李定安相比,业务能力和鉴赏水平,是不是还是有那么一丝差距的?
所以,差那么一丝,故宫也会论为此次事件中的主角。也好在自己谨慎,不然国博也绝对逃不过这一劫。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大千生前时曾两次无偿向国家捐赠过画作,每次都是几百幅,其中不乏仿石涛之作,而且数量不少。这些画作,现在全部都收藏在国博和故宫。
……
警员们陆陆续续的离开,不大的功夫,指挥中心只剩下三个人:张汉光,叶高山,于正则。
诡异的沉寂总算是被打破了,紧绷的神经也算是有了片刻的放松,警员们下意识的舒了一口气。
“明白!”
念头一闪而过,曲雅南不由的一怔:对啊,就算是想送,也要看李定安要不要?
这人的脑回路和普通人的不一样,送到嘴边的肉都不吃……嗯,指不定就有点什么毛病……
反过来再说,这次的缉私局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请了个顾问协助查案,最后却查到了自家头上,是不是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警员们都能够想像到,等明天知道了这件事的详细经过之后,领导的脸上的表情会有多精彩……
包括之后公益人士捐赠、从各渠道搜罗等等,国博也收藏了不少,其中同样有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
那这其中,有没有胡若思代笔画的?
何安邦的定论是偏向于有,但当初为什么没人能看出来?
所以一个搞不好,国博就会沦为文博界的笑话。
所以越想,他就越焦燥,也愈发明白,事情有多么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