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玩什么把戏(2 / 2)

“嘿,干嘛的你?”

“正事要紧……”

年长的一位拉住了捋袖子的小伙,又点了点李定安,“别给自己找事儿,赶紧走!”

行,我走,社会主义五好青年,讲文明讲素质!

但有没有事儿就不知道了……

李定安瞅了瞅小伙手里的小本本:交流区7号摊,咸丰珐琅彩四花碗……16号摊,六方传香壶……41号摊,哥釉青花尊……

交流区指的就是这儿,所以这本子上记着的应该就是他看中的东西。

李定安飞快的瞄了几眼,路过的功夫就记了个七七八八:行,你们先商量,我过去先帮你们瞅瞅。

临走,他又点了点头,那女在还在奇怪:这人脑子有毛病吧,怎么老点头?

李定安同样奇怪:小本本上的东西不少,全是瓷器,不知道和还债有什么关系?

……

“老板,好东西,龙纹古玉要不要?”

“哪年的?”

“民国!”

“太新!”

“这话说的,我要有汉朝的,还能来这里?”

“看看我的,《莱子侯封田刻石拓本》,2016年,香港拍了两千零七十万那件是初拓,我这虽然不是二拓三拓,至少也在十拓之内!”

“哪年拓的?”

“2001年。”

“那你搁这儿蒙谁呢?”

“看我这件:刻花银鞋,正儿八经清早时期的!”

“谁穿过的?”

“我哪知道?”

“那你扯什么蛋?”

类似的对话络绎不绝,也由此看出,这里的卖家比外面的摊主实诚好多,至少不胡吹,什么就是什么。

因为他想吹也没办法吹:东西旁边就摆着展览会专家开具的鉴定证书,上面的物品、用途、年代、估价等等写的清清楚楚。

相应的,要价也就不敢太离谱。比如专家估价八千的东西,卖家顶多也就要个一万多两万,翻个两倍左右的样子。

别奇怪,这还是来交流区的人少,不敢要太高,会场里面售价比估价高十倍的物件比比皆是。

李定安倒是装扮了一下:棒球帽,小墨镜。但一看他鼻子底下没几根毛,就知道贼年轻。再看穿的也不差,打招呼的真心不少。

但他基本不停,径直走向七号摊。

卖主三十出头,穿着时髦,坐着印有文博会字样的仿古小马扎。面前摆着一只木盒,顶上放着一只碗。

除了碗,还有鉴定证书,写的挺清楚:咸丰官窑画珐琅四花碗,估价五十四万。

说实话,这个价格还是比较中肯的,如果是藏友交流,上下浮动超不过一成,大致也就是五十万六十万之间。

如果上拍卖会估计也就这么多,但只是估计,而非绝对。因为那地方动不动就“创造奇迹”,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十几几十倍的古玩不要太多。

就像之前有人吆喝的《莱子侯封田刻石拓本》,刻的挺早,西汉王莽时期的,但史书中没有莱子侯的记载,换非言之:并非名人。

原碑到晚清时期才出土,现在都还保存的好好的,等于想怎么拓就怎么拓,而且初拓同样默默无闻。

不过在建国初期,康常委研究这份拓本的时候遇到了点难题,向郭大文学家请教了一下,两人把当时讨论的文字写到了拓片上,等于留下了题跋。

然后,这东西就拍了两千万出头。

关键的是,这两位的文学造诣都挺高,留下的墨宝不少……是不是挺神奇?

思忖间,他又仔细看了一下,确定是真品。

“怎么卖的?”

“一百五十万!”

“最低多少?”

“最低就这个价!”

看吧,比估价翻了近三倍,绝对属于谁买砸谁手里的那种。

这就有点奇怪了:这样的东西,那些人为什么记在本本上?

转着念头,眼神无意识的瞟了一下,看到之前说他“别找事”的那位也到了交易区。

眼睛虽然在往四处瞅,时不时的也会停一下,但目的很明确,就是冲这来的。

“那你留着吧!”

李定安放下了碗,又转到了后面一排,随意的拿起一件漆刻,余光却往身后打量。

他就是想看看,这些人玩什么把戏!

牙疼了一整天,晚上才稍好了一些,所以这章有点短,说声抱歉。

后面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