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2 / 2)

“简王赵似为大行皇帝胞弟,深得重用。”“依礼律论,当立简王赵似……”“礼律?哪的礼律?”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厉声道:“本宫身为神宗皇帝皇后、当今太后。”“老身无子,其他诸子皆为庶出!”“自古庶出无高低之分,怎能说简王就比其他诸王优先!”话一出口,殿内陷入无声寂静。章惇沉默一瞬,继续道:

“既无法区分嫡庶,就以长幼来论,按论应是申王赵佖继承大统。”“然申王有目疾无法理政,臣愚钝。”“请太后圣裁。”太后站起身,望着着章惇好一会儿。斩钉截铁道:

“依本宫看,应立端王赵佶为帝!”“况且先帝曾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一听这话,章惇浑身一僵,猛得抬头亢声道:

“太后!庙堂内外皆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放肆!”章惇话还未说完,一直默不作声的曾布突然大声喝道:“章惇!你身为臣子,如何敢出言忤逆皇太后?不知居心何在!”说着,曾布就站出班列,跪倒在太后面前,继续道:“章惇并不曾与众商量,臣以为太后圣谕极为允当。”“一切听太后处置!”另一名大臣蔡卞亦跪倒在地:

“我等谨遵太后圣旨。”曾布这么一跪,其他诸臣也都纷纷跪地。齐声山呼万岁!章惇一看,大势已去。不再争执,跪地听命。太后喜上眉梢,大声道:“快去文德殿请五王,命端王即位,诸王观礼!”片刻后。一名小侍人慌慌张张的自后门而进。跪在太后脚下颤声道:

“回…回禀太后……诸王已至……”“唯……端王…端王请假出去了……”太后惊得眼睛大睁。底下的章惇缓缓闭上双眼。太后瞥了一眼殿下众臣。群臣俯首不语。“召端王赵佶即刻入宫!”……【宋哲宗病危且没有子嗣。】【而神宗共有十四子,健在的五子依次是申王赵佖、端王赵佶、莘王赵俣、简王赵似、睦王赵偲。】【五王成为嗣君人选。】【宰相章惇主张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其次当立年岁最长的申王赵佖。】【向太后认为赵似年幼,赵佖眼瞎,主张立瑞王赵佶。】【章惇认为赵佶轻佻,不适合当皇帝。】【曾布喝止章惇,支持向太后,向太后也强调先帝遗言就是让端王即位。】【公元1100年正月十二日,端王赵佶继位,他就是宋徽宗】……{章惇:一句话,教你进入《奸臣传》!}{因为章惇是奸臣,所以赵佶是明君。古人价值观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两千年帝制中,赵佶是能够跟胡亥杨广等人争夺昏君第一宝座的强而有劲选手!}

{不管其余人第几,这位绝不会掉出前三!}

{就影响性,他跟胡亥杨广无差。就恶劣性,他压杨广一头,跟开创大一统第一位昏君的胡亥持平。}

{但综合而来,还是宋徽宗“破坏性”大,毕竟胡亥还能有点锅让赵高分担,这位可是大权在握啊!}{我选他为昏君宝座第一名!他实至名归!}{向太后啊!你瞎啊!你听听章惇的心声吧!}……大宋。沉默……无尽的沉默。赵匡胤觉得眼前发黑。脚下一软跌坐在地上。一旁趴着的赵匡义也在装死。力压杨广?胡亥?!“诏太医来。”慢慢缓过劲儿来。赵匡胤哑着嗓子道。“让他们把救急的药都备好。”……大明·永乐时期

朱瞻基想不通,向太后怎么就这么中意端王。“她看中他什么了?”朱棣摇晃着躺椅,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扇子。“赵佶生母早死,选择他没有人与自己争夺后宫权力。”“并且外戚没有深厚背景,皇子不受外戚的影响。”“同时,他是由向向太后抚养成人的,有一定的母子感情。”朱棣微微坐直身体,将身旁放凉的茶水一饮而尽,又躺回去。“她也不知道未来赵佶是那般模样。”“向太后对朝政大事不感兴趣。”“垂帘听政的那七个月一道朝政策令都没下,一直是在处理后宫事务。”“而赵佶这人……初期也的确……”“有几分贤君之像……就是他变得比唐玄宗快多了。”“只能说不管是理法还是人情,那是向太后选赵佶都是最佳选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