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王江超泪光盈盈地告别了此地,吩咐道:“回老家!”接着,狠狠地瞪了一眼自己的这爱打赌的儿子。
立政殿内。
陛下李世民正批阅着奏折,忽听得兵部尚书李靖前来禀报。
“陛下,这高句丽实在是蠢蠢欲动,每次开着他们的大船,在咱们大唐东部边境耀武扬威,实在是可恶。”
李世民亦是十分愤怒,站起身来骂道:“这个高句丽,之前打败了隋炀帝,还真以为我大唐也是这么好欺负的吗?”
李靖叹息地说道:“当前东部边境的将士们,亦是同仇敌忾。可是虽说空有一腔热血,却等不到船只的支援。”
“那高句丽的盖苏文将军,听说咱大唐暂时没有像他们的大船,便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真是一日三次,都要来我们大唐边境走一遭。”
李世民听闻,当即就气炸了!什么?这么欺负人!
“陛下,此次出征,咱们最少也需要2000艘的战船,边境的将士们,才有十足的把握,只是”李靖再次为难地说道。
老李心中很是明白,转而向同来的长孙无忌问道:“之前你提到,要为朕筹备船只,近些日子办得怎么样了?”
“启禀陛下,臣命官员张文清,亲自督导此事,前些日子听他说,手下的兄弟们一直昼夜赶工制造船队,可是毕竟这订单的数量太大,估计一时难以凑齐。”
“什么?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跟我说,所造之船难以凑齐?”李世民再次勃然大怒,就差把桌子上的奏折,全部扔到地上了。
长孙无忌亦是无奈地说道:“万没想到,这高句丽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双方剑拔弩张。若是等他们的援军全部到达,咱们”
李世民心中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才火急火燎地要准备提前抵达战场,让唐军能先行一步,占据有利条件。
正当为难之时,工部尚书褚遂良以及工部的人过来了,进门行礼之后,便禀报道:“陛下,此次兵部所需的船只,工部亦在竭力地帮忙凑。”
“先前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仓库之中还存有300多条船,若是能向民间的造船厂,高价购买一些船只。”
“臣估摸着,也能尽快地抵达东部边境,只是这向民间购船,将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知长孙大人,咱们朝廷的国库中?”
长孙无忌笑道:“放心,足够!”
工部尚书褚遂良并不知晓,这段时间以来,陛下命令张文清所督造的船只,并没有动用国库的一分银子,而是全部从陛下的皇家小内库中,给直接拨出来的。
只有朝廷中的部分人,知道皇帝陛下已经私下里在做生意,其他朝臣自是无从知晓的。因此,还一直以为陛下的国库,十分拮据。
此次,若是同高句丽开战完,定当元气大伤。
李世民一听,关于船只数量上的难题,算是诸位大臣,给勉强解决了。只是还要用隋炀帝当年吃了败仗的船,心中难免是有些不舒服的。
而且,作为大唐南征北战的帝王,他十分清楚,这可是两国开战,必须得确保兵力和物资随时都能供应得上。
而眼下,兵部的前期预算,至少需要2500只,若是战事吃紧,那岂不是不太够用?
转而扫了一眼这些在殿内的大臣,他们也是殚精竭虑,为大唐分忧,想必这也的确是没个什么经验了吧?
兵部尚书李靖继续如实地说道:“陛下,照现在来看,船只的数量虽说勉强够了。但是,终究还是没个领头的!您看?”
李世民顿了顿足,吩咐道:“此事容朕考虑一下,尔等先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