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率庞大的航海船队前后七下西洋,在途经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浡泥、古里等港口和地区时,每次回来都要交换带回来一些当地出产的重硬木料。这些木料最初是作为压舱之物,可后来发现不仅材质坚硬、结构细腻,且颜色鲜艳、纹理漂亮。回到江南后,经能工巧匠之手锯刨打磨,制作成了精美的家具器物和工艺品。由硬木制成的家具其色泽纹理和坚固程度同以往杂木家具比起来,品质和工艺都有了很大提升。后来人们发现,紫檀和黄花梨这两种木料更优于其它木料,不仅木性稳定,色泽艳丽,纹理美观,光亮油润,有着耐看的富贵品相,且材质自身还带有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不已。
在江南一带,最早在洪武年间就有人开始使用黄花梨木来制作家具器物。工匠们在市场现有诸多硬木中进行比较挑选,从而发现了黄花梨这一材质的优越性;尤其是在开料时,工匠房里充溢着黄花梨特有的清香。下料、开卯、刨光、打磨,最后加工好的家具摆放在厅堂时,人们看到的是如金似玉般的质地,光鲜亮丽,美轮美奂,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带给人以唯美的感受。从远处观望,器物色彩明亮,成熟的底色折射着华丽与高贵;走近细看,饱含木浆的质地不用油漆亦晶莹剔透,其天然纹理似行云浮动,又如高山大川般粗犷奔放。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器物竟让人无法相信这是由木料加工而成,人们如同发现了珍宝一般兴奋和激动。海南黄花梨以其独有的质地细腻、木面光润、颜色亮丽,气味清香,在诸多良材佳木中脱颖而出,如鹤立鸡群。黄花梨有着多样的纹理,千变万化,宛如高天上流云、飞泻的瀑布、奔腾的溪水、巍峨的高山,如诗如画,如梦似幻;更有些趣妙横生的“狸猫脸”、“虎皮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生动的视觉享受。后来由文人雅士和工匠们共同参与家具器物造型设计,采用榫卯工艺,款式新颖、造型美观,不仅有实用性还具观赏和收藏价值,成为受人喜爱的高端生活用品。黄花梨作为树的生命终止了,而在家具器物上的艺术灵魂得以再生,并赋予全新的价值和意义。深深吸引了那些对美好生活有着较高质量要求的人们,也满足了个别喜欢和别人攀比的虚荣心,以致数百年来一直让人们为之痴迷追逐,爱之弥深而欲罢不能。
此时,海南岛内的木材交易量已颇具规模,岛外木料市场对黄花梨需求的缺口很大。这时的林海生已长成十七岁的大小伙子,由于从小吃苦磨练,干力气活,长成了一副好身板。他力气大,不怕吃苦,做起了伐木和搬运的活;由于他干活实在又善于动脑筋,一副忠厚老实相,深得东家的好感和信任。广东有个木材商人叫徐思福,每年来海南一次,都是住一段时间,待木材装船发走后就回去。后来他把收木料的事委托给了林海生代办;林海生也没有让徐思福失望,他做事认真细致,就这样一直做了十几年。由于经常去广东送木料,知道了那边木料市场的行情,慢慢的开始有了自己经营的打算。寻找机会的人机会也来找他,徐思福年纪大了,家里又无人接替他的生意,林海生着实给他赚了不少钱,徐思福索性收手不干了,这生意就做顺水人情地送给了林海生。林海生自己开了个木料场,由于他懂木料市场行情,善于经营,从伐木到出货都有经验,生意是越做越大。他赚到钱后就盖起了大宅院,娶妻生子。这一时期是经营木料的黄金时期,林家的财富积累得很快;等到将家业交给儿子林修山时,林家已是当地富有的大户人家。林木发是林修山的大儿子,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亲学经营,极尽钻营,无所不用其极;到他接手家业时,已是昌江地区的首富。由于从小家里生活就很富裕,他不再像祖先那样勤劳实干,慢慢的好东西不去学,恶习却添了不少,惯会巴结官府,做些欺男霸女的事情。
林木发才过三十却已经讨了两房老婆,还经常在外拈花惹草。最让他不遂心的事是两个婆娘为他生了三个闺女,却一直没有儿子,林木发又打起了细妹的主意。细妹是二房婆娘海珍的姨妹,因家遭变故,来投奔表姐。来时只有十一岁,在家里帮着做些杂务,过了几年,出落得水灵灵的一个大姑娘。海南女孩子由于从小劳作,发育比较早,一般到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很成熟了。一天下午,林木发寻了个机会支走海珍,骗奸了细妹。直到几个月后,细妹的肚子大了起来,海珍问起来,细妹才讲了经过。海珍得知实情,哭闹了一番后也是无可奈何;林木发将她收为三房,几个月后产下一子。林木发心里十分高兴,给孩子取名贵财,在家摆酒庆贺,唱戏三天。一时间地方权贵、富商和生意上的朋友纷至沓来,热闹非凡。林木发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个儿子非但没能将家族产业做大,却还是个败家子,林家祖辈几世积蓄的家产被他败了个精光。不仅如此,也正是这个林贵财,毁了海南黄花梨母树林,让海南岛再无黄花梨野生单纯林,使得这一珍贵名木几近灭绝。
秀姑的父亲黎老山,是闻名琼岛三州十县的猎户。无论是霸王岭还是雅加大岭,以至黎母山深处和五指山区,黎老山都是来去自如。虽然林间动物很多,特别是成群的海南坡鹿易于捕捉,但黎老山有个怪脾气,就是只打野猪,从不猎取它物。海南的野猪体型虽然很小,可对农田的破坏性却很大,两头野猪在一个夜里就可以毁坏一大片农田。当然,这并不是黎老山专打野猪的主要原由,在黎老山的内心深处还埋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这是父亲在临终时才告知他并嘱咐要一生坚守并世代相传。
黎老山的爷爷黎根祖是义军头领符南蛇的结拜兄弟,当年他们起事时,与符南蛇、符那揽、符那树、王细保在花梨树下折枝对天盟誓,结拜五兄弟。弘治十五年,毛税率十万大军对七坊峒义军进行围剿;义军寡不敌众,兵败人散。首领符南蛇在拼杀中身负重伤,传言堕河身亡。其时当时符南蛇并没有死,上岸后,黎根祖带着两个生死弟兄轮流背着符南蛇转移到王下峒花梨湾,同时携带的还有义军的旗帜、印章信物和一批财宝。两个弟兄下山找寻药品和食物时,由于叛徒出卖被官兵杀害。在山上的符南蛇由于箭头带毒,箭伤恶化,又没有医药,一个星期后,符南蛇死去。黎根祖将首领符南蛇连同义军旗帜、印章信物及财宝埋在一棵黄花梨树下。可谁料想不久后的一天夜里,一群野猪将义军印章、信物拱出并毁坏,黎根祖怒不可遏,杀死了这几只野猪。他思之再三,只得收拾起残物和财宝并将它沉入黄花梨树下的一个深潭中。因怕有山民到潭里捉鱼捕龟发现秘密,又伐倒了一颗黄花梨大树,压在了上面,原来花梨湾内有一千颗黄花梨树,伐倒一颗用来压潭,还剩九百九十九棵。
黎根祖去逝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儿子黎阿根,黎阿根坚守着这个秘密,每天在林子里打野猪,采草药,年复一年的守护着符南蛇的墓地和义军信物。在他年迈辞世前又把秘密传给了黎老山,父子三代坚守着一个秘密,没人动过财宝的心思。就这样春去秋来,黄花梨树开花结子,日复一日,三代人巡山守护。他们就在周边看护着这片花梨湾,九百九十九颗花梨树见证了这一切。
黎老山辩识药材,识草药性味,常给寨内黎胞看病送药,因此深得山寨人尊敬。秀姑是黎老山的小女儿,她有一个姐姐早已成家,外甥都八岁了。秀姑母亲在家纺织,这天,她来到女儿这里看望外孙,给外孙送来两件亲手缝制的小衣服。这几个月来,秀姑一直沉浸在做母亲的喜悦中。
这天是赶海市的日子,一大早天还没亮,黎檀公带着阿山、阿双和阿飞去赶海市。这里人所说的赶海就是到海边集市售卖自己的山林特产、手工产品,然后换些食盐和生活用品。黎寨虽然还属自耕农经济,但黎寨对流通的白银也早已接受并使用。黎家人靠山而居,山珍和林产品十分丰富,种类很多;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最受欢迎的是黎族妇女手工印染的篮花布。由于山寨离海边并不是很远,四个人骑马,又带了四匹马驮东西,正常也就马跑半天的时间。年轻人在山寨呆久了也会感到有些无聊,一旦走出大山,来到外面的世界,兴奋的心情自不必说。他们纵马飞跑起来,檀公高声喊道:不要跑得太快,当心东西掉了。好在今天天气好,有风吹拂也不觉得热,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海边集市。
一行人忙着缷下马背上的东西,阿双、阿飞二人将八匹马牵去一边树下拴好,并给马饮水喂草料。黎檀公和阿山去找人交易,由于每年都要过来几次,有固定的熟客,也简单快捷。海市就是每个月初十的固定日子,海边渔民自发性的组织起来,卖鱼和海产品。他们也要买进自己需要的渔网和其它生活用品,渐渐地一些商人也参与进来,扩大了交易对象和商品种类,慢慢发展形成了集市。虽说无法和内地的市场去比,但是人来人往,各取所需,也十分方便。
檀公将带来的货物全部出售并换回了自己需要的物品,等于忙完了正事,几人一同去逛海市。面对着众多的商品,第一次出来的阿飞感到眼花缭乱;他东瞧西望,觉得眼神有些不够用。阿山走到一处有五颜六色的贝壳前停住了,而阿双则想给心上人买个带刺绣的绸缎手岶。三人从东边逛到西边,看看已到中午,檀公招呼三人来到一块大礁石上,将自己带的食物拿出放在石上,四个人围成一圈,开始吃午饭。
黎檀公远望着大海,敞着胸怀,一任海风吹拂,感到十分的惬意和爽快。海浪拍打着礁石,激起了几尺高的浪花,潮水一波一波地涌来,冲击着沙滩。潮水腿去时,在细细的沙滩上,留下了很多贝壳;几个孩子赤脚在沙滩上捡拾贝壳,抓小蟹。太阳渐渐地躲到了云层里,远处的海面变得深篮。突然,黎檀公的眼睛盯在远处的一个小黑点不动了,他看了很久,叫道:阿山,快看,那是艘船。阿山正吃着东西,由于他是背对着大海,转过头去,极力远眺,果然看到了一艘小船。仔细一看发现船上划船人好像伏在船边不动了,船上还有个孩子,好似在哭,但听不到声音。他们不知道,听不到声音不是因为太远,而是孩子已经哭不出声音了。檀公带着阿山、阿双四个人跳下海朝船游去,约三十丈远的距离,不多时已游到船边。檀公上了船,他把大人翻过身子,一试鼻翼,还有呼吸,叫了几声没有回应,知道人已经昏迷。孩子看到有人上来,也不再哭了;这是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红红的小脸蛋被海风吹裂了几道血口子。船上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只有一把花梨木板斧,一个空桶、一只木盆和风干了的鱼刺。檀公叫阿山扶着男人,自己抱起孩子,阿双划着船,船比较小,阿飞在水里扶着船边,向岸边快速划行而去。
到了岸边,檀公抱起孩子第一个跳下船,拿出自己的水赶紧给孩子喂,孩子喝了几口后,安静下来。阿山、阿飞、阿双三人将大人抬下船,接着又给大人喂水。檀公拿出糯米团给孩子吃,看得出,孩子是太饿了,眼睛里饱含着渴求的眼神,先是怯怯地看了檀公一眼。檀公轻声说,孩子,不要怕,吃吧。女孩这才大口的吃了起来。
这边阿山喂了男人半袋水,男人喉咙里渐渐有了声音,慢慢睁开眼睛。他嘴唇动了动,人很虚弱,用眼睛四处找寻。阿山明白是在找孩子,对他说:放心吧,孩子很好。男人看到了檀公在喂孩子,用微弱的声音说:新找,感恩。檀公没听懂,看了一眼阿山他们三人,阿山也一脸茫然。檀公仔细端详起这个男人,年纪约二十多岁的样子,看手上的老茧就知道是个做工出力的汉子,看他身边的板斧,猜想可能是个木匠。檀公心里有了打算,对那人摆了摆了手,示意不要说话,接着继续让他喝水。男人一气喝干了一袋水,而身边的孩子也吃下了两个糯米团,看着醒来的父亲,喊着:达达。檀公见此情景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他已经判断出这是一家人外出遇到了意外而漂流于海上。檀公看着年幼的孩子,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正是: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