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成长的历程(1 / 1)

中华之工匠 岚小榕 2244 字 8个月前

朱由校虽然年轻,可做事却有着自己的主见,对关乎自己幸福的选择他更是毫不含糊。此刻,他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两眼直直地盯着张嫣看。大家都没想到会出现冷场,这可让她们为难了,无奈,只得又请赵选侍来表态。赵选侍过来一看就全明白了。她首先要满足皇上的意愿,而又不愿得罪客氏,但这事难不住她,知道该如何周全。她十分动情的赞美说:“三人皆姝艳绝伦,古之昭君、玉环不能过。若论端正有福,贞洁不佻,则张氏女尤其上也。”就这样,张嫣笑到了最后,被天启帝封为皇后,母仪天下。同时封王氏为良妃,段氏为纯妃。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选妃活动,总算以圆满的结果收场,皇上大婚,普天同庆。

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开封府祥符县人,张国纪之女,为大明天启朝四美之首。哪四美:雍容典雅、贤冠天下的天启正宫皇后张嫣,俏美多情、楚楚动人的神针医师李芸生,琼岛明珠、黎寨美玉黎秀姑,塞上飞燕、草原之花,皇太极妃本布泰。

要说中国古代帝王,其中有很多颇具才华且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他们不当皇帝,完全可以成为某个领域内的杰出人才。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为之唏嘘感慨,潸然泪下。宋徽宗赵佶则是一位优秀的书画大家,他自创的瘦筋体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且他的花鸟画艺术成就也非常高,称得上是大家之作。而我们这位天启帝朱由校,他在家具设计上颇具才华,开一代先河。以他极高的天赋和对木作家具的痴迷钻研程度,若假以时日,必将成为继鲁班之后的又一位划时代工匠大师。

朱由校从此要用他制作家具的理念来治理天下。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在当时是比较公正清明的政治团体。其成员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许多正直之士均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天启登基后又新提拔了一批官员。大明朝自嘉靖年增设工部尚书一人,专督大型建造,享正二品管职,天启帝任命山东菏泽人何应瑞为工部尚书,当时刑部尚书为黄克缵,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御史左光斗、贾继春都是当时的重臣。由于杨涟等人在朱由校即位后迅速掌权并稳住了朝局,表现有功,朱由校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比较看重。最后,天启帝又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也正是这一决定就此埋下了日后乱政的隐患。

自古及今,大凡政权隐患都自皇帝身边产生,而王朝衰败的原因多来自后宫。魏忠贤这个看起来卑微的小人物,却能翻云覆雨,将朝野上下弄得血雨腥风;正义之士惨遭屠戮,市井无赖肆虐朝堂,二百多年的大明基业亡于农民军,数千里锦秀江山沦为满清之手……。当然,这都是后话。

魏忠贤是北直隶肃宁人,原名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自太祖朱元璋时起就禁止宦官读书识字,虽有此规定但识字的太监并不在少数,如永乐朝七下西洋的郑和、正德朝的张永、孝宗朝的张敏等。这都是太监本人出身不同,在自己没当太监前就识字。宣宗时期,开始在宫内设内书堂,有了专教太监读书识字的机构,而太监们也都踊跃报名主动参加。他们也知道,只有识字的太监才能当文职宦官,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魏忠贤年轻时喜好赌博,投机心重。当时,大多都是生活不如意的人才想进宫当太监,为的就是搏这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有进宫当了太监,才具备了这个博弈的筹码,其实这就是赌徒的心里,把自己押上来争这个机会。当时的太监有上万人,可成名的却没几人,期间大多人屈辱一生,受尽辛苦而默默无闻,甚至竟有食不果腹,冻、饿而死的。尽管如此,但出人头地这个美好蓝图还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他们并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不这么做,连博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才会有人自己花钱主动净身,排队等候在宫门外要进宫当太监。到后来,想走这一捷径的人是越来越多,以至形成一个庞大的人群来。朝廷也被震惊了,专门发布命令限制收录宦官名额来制止这一现象蔓延。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挨这一刀,还是因为皇宫内廷权力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厚的价值回报,这种诱惑毕竟很大。

内廷就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服务人员和以他们为代表的办事机构,具体来说,就是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这其中,司礼监是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设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负责皇帝的公文处理。司礼监的主要职权包括在皇帝许可下替皇帝抄写奏折上内阁的批文,传宣谕旨,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兼顾其他重要官职。这其中有“能替皇帝写奏折”,“传宣谕旨”;仅此两条,这里面的活动能力就被无限放大,期间有多少事情能说得清楚,解释明白。每当出现事关性命攸关大事,这两条就能大事化小,反之也可小事放大。一句话经过别有用心的“曲解”或“歪曲”就能把人的死罪给开脱了,也可以抓住其中一点不足,将本没什么大事的人安个罪名置于死地。就是有了这个权限,使得当朝的宰辅也要对他敬畏三分。当年张居正改革,若不是有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的支持,也不会那么顺利成功,可见秉笔太监职位之重要。因此,这个职位若是个贪心的人干上三年,收受的金银,几辈子也花不了,可以用权势遮天来形容,所以才会有那么人虎视眈眈觊觎这个职位。

魏忠贤与客氏二人都以奸诈和贪权而着称,他们对权力攫取的欲望又是惊人的一致,两人很快结成了团伙,成为后宫中最强的帮派联盟。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的权力覆盖了整个后宫;到最后,竟发展到可以左右朝廷政令,铲除异己,诛杀大臣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天启帝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是他执政期间的最大失误。接着魏忠贤又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大肆排挤东林党人,逐渐的掌握了内阁和六部。此时天启帝把一切都抛之于脑后。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三把火烧完后,便没了新鲜。面对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堆满了龙案,他有些不耐烦了,也没了兴致。还是算了,天下大事先放在一边,我还是接着琢磨我的机关盒子吧。他让营造处在乾清宫边上布置了个木工房,木案和工具设施一应俱全,自己闲时就跑到这里,醉心于木作工艺的乐趣中。

朱由校在未得到太子孙封号前,只是太子府家中成员之一,不过衣食无忧而已。过着并不比富贵人家孩子强多少的生活,也不受人关注。直到他爷爷万历老皇帝临死前,他才得到太子孙的封号。在这不经意间,他的生活也开始发生变化,周围人全都对他恭敬有加。这一切来得有些突然,他还没来得及领会“太子的儿子”和“太子孙”这其中的不同之处时,他又上位变成了“太子”。真是人生惊喜不断,多少人为了得到这个位子而绞尽脑汁,父子翻脸,手足相残,费尽心机仍不可得。而他不争不抢,且还没有竞争对手来与他相争,这一切就全都归属于他了,不要说别人看起来突然,他自己也很懵圈。

要说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人感到神奇,可接下来的一幕是则是更让人惊愕了。还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又完成了从太子到天子的华丽转身。同样是他朱由校,可称呼和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成了大明天子,万乘之尊的皇上。这接踵而至的大事令他应接不暇,也说不上是喜还是悲。要说喜,就是他从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少年,一个跨步跳就跃上了天子的宝座。而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不明白,他不喜也就罢了,这悲又从何而来?想不明白吧,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爷爷没了,爹也没了,能不悲吗。虽说朱由校并没有得到两位亲人的多少关爱,可他也没什么怨恨。看来帝王之家的骨肉亲情确实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浓厚,这才有“薄情无过帝王家”之说。本来稀落的直系亲属中也没几个可以亲近的人,这又走了两位,心情并不好受。可当皇上并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而命运就是这样不公,有些人觊觎这个位子,费尽心机甚至以命相搏,却终其一生至死未能如愿;有人不闻不问,看也不看,想也不想,却推都推不掉,朱由校就是这后者。

在他看来,当皇上哪有做工匠开心。每天一看到龙案上那些堆积如山永远也批不完的奏章,就令他无比烦恼。而工匠只需一间斗室,一张木案和几把工具就可陶醉于创作的快乐中,由着自己性子,天马行空般驰骋着艺术的想象,最后看着至精至美的器物,那是何等的畅快淋漓,其乐无穷。可如今这一变化之快让他极不适应,直到现在这一刻,身子已经坐在皇极殿中高高在上的雕龙宝座上,可心里上却还是摆弄机关盒子的小工匠。面对着殿前跪下的一群文武大臣,他的眼睛却左右环视着身下的龙椅,欣赏着做工的精巧,同时也在思考哪里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直到掌印太监一声咳嗽提醒,他才抬头看着宝座下的文武官员,想起了自己身份,定了定神,目光盯着离他最近的杨涟。

杨涟字文孺,湖广应山人。生于隆庆六年,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于礼部观政,后出任常熟知县。为政亲民,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深受百姓拥戴。因“举廉吏第一”,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右给事中。杨涟为人光明磊落,从不奉承权贵,自万历后期就一直坚决支持朱常洛。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朱常洛登基后,他又联络朝臣,共请郑贵妃移宫,消除郑贵妃内宫势力对新君的威胁,得到泰昌帝认可和赞赏。泰昌帝驾崩后,又是杨涟,率人将朱由校从内宫中抢出,背上轿子抬至文华殿,举行了“正东宫位”的典礼,今日在乾清宫继承大位也是在他一手安排下进行的。

杨涟见皇上看他,想起了昨晚两人商定的加封黄师木一事。杨涟在了解事情经过后,考虑到黄师木在木工及建造领域上的能力,建议将他任命为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官职,于是上奏请封,皇上准予。

营缮清吏司是工部下设的机构,主要是负责建造维修坛庙、宫府、城垣、府第、仓库、廨宇、营房、衙署等机构的部门。这个职位也确实需要一位懂建筑专业,且技术和能力都很强的人来担当,这六品官也不大,仅比七品知县高一点。杨涟为人正直,知人善任,深得泰昌帝信任,泰昌帝病重时曾单独召见他,这临终嘱托相当于顾命大臣,满朝文武都很信服他。朱由校也知道杨涟对黄师木职务的建议是充分考虑到了他的专业特长,非常合适。

接下来天启帝又继承父亲遗诏,正式追封祖母王恭妃为孝靖皇太后。这里还有个插曲,为什么是由朱由校来继承遗诏追封自己的祖母,而光宗自己怎么没有去做。原来朱常洛继位后,最迫切做的就是对母亲的追念;母亲一生为他吃了太多的苦。十三岁前一直守护着儿子,直到被郑贵妃挑唆母子分开,十余年见不到儿子。她日日哭泣,以至哭瞎了双眼。对万历的无情、郑贵妃的迫害、旁人的冷眼和冷宫的凄苦,她全然不惧,唯靠着信念苟活。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见到已经做了父亲的儿子。她欣慰叹道:“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这感天动地的伟大母恩让朱常洛终生不忘,他对母亲亏欠太多,但限于当时环境和形式所迫,他无力为母亲尽孝。在母亲生前没能为她做一件小事,留下终生遗憾。等他当了皇上终于可以为母亲正名,以此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也算是回报于万一。可他急于做的事太多,也着手准备了,只可惜,还没等到追封仪式举行的那一天,朱常洛自己却先倒下了。

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