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苏州后,刘子清娶妻成家,从此闭门谢客。闲来读经书,无事入棋局,再不过问朝廷之事,过起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一年后长子天石出生,天石自小不喜诗书经传,刘子清为其讲读《刘氏算经》,他也不上心,兴趣全不在此。刘子清顺其自然,也不勉强,八年后女儿出生,因其五行中单缺木,取名“仙枝”。其母徐氏在生下“仙枝”时得了产后病,一直是卧病在床,从小就在娘亲病床前侍奉的仙枝,因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万历二十五年,李如松升任辽东总兵官。次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牺牲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岁。一代名将,实践了自己“血染沙场,马革裹尸”的誓言。万历帝“痛悼”,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并以其弟李如梅代总兵官。消息传到苏州,刘子清伤痛不已,三天粒米未进,闭门谢客。自此后,刘子清将除“刘氏算经”外的所有兵书、战策统统收拾打包,装进木箱封存起来,再也不看一眼;曾经的战功绝口不提,连同过去的记忆一并封存。
此时刘子清已是通晓天地之变,洞察人间百态,明知灼见,巧捷万端;他胸藏甲兵,腹隐韬略,却不再涉足军营。安顿好家里一切后,他开始游历四方,足迹遍布三山五岳、四海九州。
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在播州公开作乱。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代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为播州宣慰司使后,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杀戮平民,奸淫掳掠。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失利被杀。朝廷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诸军。李化龙想请刘子清出山,刘子清婉拒,举荐师弟黄河浪为幕僚。
万历二十八年,李化龙、黄河浪率明军分兵八路进发,一路势如破竹,三月二十九日计破娄山关。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杨应龙退守海龙囤。五月十八,明军会师于海龙囤下,黄河浪建议用车轮战番进攻,遂破大城。六月初六,杨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两位小妾自缢而死;明军入城,播州全境平定。平播之役后,明朝廷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两省。
且不说黄河浪取胜后来看刘子清,感谢师兄推荐之功。这时刘子清已习惯于寻常百姓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刘天石自小就喜欢摆弄石头玩,刘子清带他去了几家在苏州城较有名的玉雕店观看,让其开眼长见识。苏州玉雕自唐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以其精细灵巧名闻天下。宋应星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妙则推苏郡”。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玉雕作品后,刘天石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流露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刘子清经过一番考虑后,同意了他的选择,带他到一个叫“琢玉作坊”玉雕馆里,拜一位老者为师。刘天石当时还不知道,他拜的这位师傅便是有“鬼斧神工”之称的苏州着名玉雕大师陆子刚。刘子清有一件羊脂白玉的“荷叶壶”,就是陆子刚所赠。这件作品是陆子刚一生最为珍爱的作品,堪称价值连城,有多少富商巨贾梦寐以求想得到它,曾出重金求购,但陆子刚不为所动。他特别敬重刘子清,曾在刘子清的帮助下躲过一次灾难,为报救命之恩,数次赠送刘子清玉雕作品,刘子清都坚辞不受。从此,刘天石就留在陆子刚身边学习玉雕。随着年龄长大和陆子刚的精心传授,刘天石进步很快,他勤勉用功,对玉雕作品有着痴迷般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渐渐的他在江南玉雕圈子里开始有名。刘天石成为陆子刚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位,在陆子刚辞世后,刘天石被江南玉雕同行视为“子冈碾玉”法的正宗传人。他勤劳不懈,经自己的努力终在名手辈出的江南玉雕界占有一席之地。他把师傅一生精研的立雕、镂雕、阴刻、剔地阳纹、镶嵌宝石及磨琢铭文印款等技艺全都熟练掌握,并能自如的运用到作品中去。陆子刚一生没有儿女,在他去逝前,将自己平生最得意的几件玉雕作品由刘天石转交给了刘子清。
天石成家后,开了自己的玉雕坊,刘子清为其取名“天工石作”,不带一“玉”字,其中深奥之处,竟没人能看得懂。但名师所出,雕品自是与众不同,几年后在江南玉雕同行里,已成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儿子的名气一天天大起来,而刘子清从不到他的玉坊里去。儿子精心创作的玉雕,在市面上可谓百金难购,可刘子清是看也不看。刘天石一心想让父亲满意,可终得不到父亲的赞许,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表叔张小云来他这里,天石热情款待,一壶陈年老酒喝下后,表叔才告诉他内情。原来刘子清一直遵守高祖文成公定下的规矩,刘家后人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要以济世为主,为天下万民服务。而玉雕却是有钱人赏玩的东西,虽材质贵重、工艺精美、价值很高,让达官权贵、富豪财主趋之若鹜,可对百姓生活却没什么影响,无济世功业。从事这种职业,技艺再高,充其量也只为皇亲贵胄及有钱人服务,就是达到了陆子刚的水平,也不过是为宫廷添了几件宝贝而已。还不如仙枝行医,悬壶济世,银针解痛,治病救人积善行。
可此时天石技艺已成,再改行也来不及了。在表叔指点启发下,天石没有放弃玉雕技艺,他开始利用自己的长项,把产业扩大到石材工艺加工制作上,集能工巧匠十数人,开始进入到亭台、楼阁建筑用石材制品加工制作中,从牌坊、石塔、石桥、石坊、石亭、栏杆、石兽到生活工艺用品等。至此,“天工石作”包含玉雕、石雕并逐渐走向成熟,生意遍布江南,已成行业翘楚。
正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