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风雨过岭南(2 / 2)

中华之工匠 岚小榕 2254 字 8个月前

到了县衙进去通报,黄师木将公文拿出,说明奉职南下采办皇木。县令江允听说是工部左侍郎,连忙揖礼参拜。黄师木说起看到当地“围龙屋”,因感其建筑特别,想进内细看。江允叫来当差衙役叶峰,叶峰家就在“围龙屋”住,二人带黄师木师徒来到“围龙屋”。

“围龙屋”也是大小不一,有“三栋二横”,一围层的小“围龙屋”和“三栋四横”,二围层的大“围龙屋”。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占地二亩,大的则达二十亩,居住上百户人家,数百口人。

进到围屋内,见一围层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中央是一方形的堂屋,堂屋正门前是一块用来晒谷、乘凉的大禾坪,禾坪两侧开东、西两门。堂屋是围龙屋最主要的部分,其四角各有一座角楼,称为“四角楼”。这里的“围龙屋”一般建成时间都在二百年以上,最久远的有六百年历史,虽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雨洗磨,却依然坚固。这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相通,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围龙屋”一般只开一个正门和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一旦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整体封闭得严严实实,外人再难进入。

看了这精妙设计的“围龙屋”,黄师木不仅感叹不已。客家人祖先自强不息,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设计并建造出这般巧夺天工,惊骇世人且实用性极强的传世建筑,若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虽能工巧匠亦难为也。

出了“围龙屋”,雨也停了,黄师木又问清了下一步前行的方向,同江允、叶峰告别,回到客栈时仙枝、紫霖已收拾好行李,众人离店上马出发。

当初在京城决定南下时,黄师木找过广东籍和曾在广东任职过的官员,向他们了解岭南风土人情及官员治理情况。听说广东平远知县李允懋,为官一方读书兴教,以德化人,惩革弊政,其公正清廉口碑极佳。原以为途中会经过平远,可到梅州后才知已经绕过了平远,不免觉得可惜。雨虽停了可路上积水仍有,马不能疾驰,行走的速度慢了下来。晚上到了兴宁,入住驿站。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曾在兴宁任过知县,他体察百姓疾苦,兴利除弊,做有益于民的事。仙枝很欣赏祝允明的二首诗:

世事蹉跎恨万端,苦将消息讲循环。

若无三盏黄糟汁,讲尽天机也是闲。

白云不会做公侯,出世居山不自由。

若得松窠千年坐,此时方敢大开喉。

第二日又是阴天,好在没有下雨,众人上马驰行,中午到龙川。

龙川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南平百越时置县,是客家古邑,盛产茶树菇。用罢午餐继续前行,晚上到河源留宿。

河源三面环水,像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河源。先秦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山林中生长着除松、杉、樟、柯、枫外还有铁木、楠木、红黎、白黎、白稠、黄稠、黄樟、山杜英等较为珍贵树木。

自河源再往南行可就困难了,赤日炎炎,骄阳似火,行在路上如炭火炙烤。七月的岭南,正是三伏季节,人马皆困乏,从巳时到申时无法在路上行进,只能避过这段时间,夜深时分才赶到惠州。

惠州有“岭南名郡”之称,秦统一岭南后,秦皇三十三年设博罗县。南汉乾亨元年改置祯州,宋真宗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沿用至今。苏轼在绍圣元年被贬惠州,携侍妾朝云、三子苏过寓惠三年,在此创作了大量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闻遐迩。

到驿站时已是午夜,四人洗漱毕歇息,睡不足两个时辰天即放亮,起床简单喝了碗稀饭,又上马赶路。

岭南多雨,行到路上又下起雨来,好在雨不大。黄师木看看仙枝,恐她经受不了,可仙枝却大声招呼着三人快行。紫霖始终行进在前,楚大板断后,黄师木看了看天,有了放晴的迹象,心想也好,有雨淋也胜过在骄阳下行走。

正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