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万里真吾乡(2 / 2)

中华之工匠 岚小榕 2257 字 7个月前

第二天一早,众人洗漱罢吃过早餐,来到了知府衙门,见过山龙牵马已等在那里。他远远看到黄师木四人走来,忙叫衙役向里通报。闽和也早来到府衙,听到通报后出来相迎,与黄师木揖礼问候。衙役将马牵来,闽和说:“这是挑选的四匹良马,虽非千里驹,但脚力甚健,惯走山路。”紫霖上前接过马缰绳,看了看这几匹马,体型较小,知道这马若是跑长路和自己的马是无法比,但此处天气炎热,且要穿山过林,此马必非比寻常。黄师木答谢道:“有劳闽知府费心了,我们这就出发,知府请回吧。”闽和却坚持着要送出城,黄师木也不好推辞。黄师木与闽和两人走在前面,过山龙、紫霖牵马随后紧随,仙枝与大板断后。直到出了城东门,闽和还要再往前送,黄师木劝道:“就到此吧,你还有公事,我也好趁天凉早赶路。”闽和停下脚步,众人上马挥手告别。

由于起得早,天还没有热起来。黄师木明白,若是等到午时就很难赶路了,众人催马,过山龙马快,冲在最前。紫霖看前面有了领路人,楚大板紧随师傅之后,自己则随仙枝殿后。出城没几里就进了山路,岛上果然不比大陆,就是州府的规模也只如此,可想下面的县城多不是很大。进了山路后体现出了地方马的特长,马身不大却很灵活,尤其在林中穿行,真是各有所长。及至中午,到了澄迈。

澄迈于汉武帝元封元年设置苟中县,隋大业三年更名澄迈,因西有“澄江”东有“迈山”而取澄江,迈山之首字,名澄迈县。

过山龙每年都要数次来澄迈,熟悉这里的大街小巷,带众人来到客栈,将马交给店小二嘱咐他要饮水喂料。众人进了院子,过山龙自己到井前打水,天热水凉,清澈甘爽,每人喝了一大碗,然后又打了几盆水开始洗漱。黄师木看墙上石壁刻有一诗,乃苏东坡路经通潮阁时作别琼州的诗。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当年苏轼被贬儋州时,已是六十二岁高龄,已年过花甲的还他被流放南下,过海到此荒凉之地。这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衣食住行都很艰难,他与小儿子苏过二人忍受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虽说苏轼当时自忖难以生还,打算死后就葬在海南,立下了遗嘱并对后事也作了交待。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始终“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着书做诗,讲学明道。正因如此,当诗人听到北归的赦令时,并没有惊呼狂喜,展示出他那种超然处世思想和达观的心胸境界。

店小二端上饭菜,众人用餐。过山龙边吃边介绍澄迈周边景致和风土人情,澄迈七景远近闻名,始建于洪武年间的金山寺就在城外,层层殿宇建筑在岭腰间,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工艺精湛。若不是天气炎热,黄师木真想去观望一番,下午还要赶路,饭后众人各自回房间休息。

中午小睡了一会儿,过了未时,众人上马,出澄迈县城往西南行。天气更加炎热,半个时辰后开始进入山林地带,只见林海莽莽,万木葱茏。黄师木见状停下马来,由于不知此山纵深有多远,担心的看了仙枝一眼。仙枝明白了丈夫的心思,上前询问过山龙:“此处山路要行多久?”过山龙回答说:“这山林不是很大,穿过这片林间地带后我们可从山脚下绕行过去。”黄师木一听,心里的顾虑消除了,两人对视了一下目光,彼此会意微笑。

进了林间,地势虽平坦,但藤萝环绕,已不能骑马,众人牵马而行。但见林间小溪,潺潺流水,奇峰怪石间鸟鸣兽跃,植物交互杂生,野果挂枝。黄师木每见到参天巨木,都要走到近前仔细观察;过山龙紧跟在身后,看他又要朝前走时,牵马快步赶上,拉住了黄师木的手。他指了指前面的一棵四丈多高的厚皮树,一条黑花大蟒蛇盘在树间。黄师木虽有些惊惧,但没敢出声,他是怕吓到仙枝。二人悄悄退了回去,仙枝遥指着一棵高达十丈的青皮树,黄师木顺着目光看去,并没有看见什么,于是走到树的近前,目测这颗树干的胸径有四尺以上,树皮青灰色,幼枝和嫩叶密被星状毛。黄师伸手向上扬了扬,只见一只藤狸快速窜到树顶,黄师明白了仙枝刚才的所指。再往前行路有些渐宽,可以骑马了,众人上马,行进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绕过山林就走出了山地,往南的路也变得平坦。这时天气开始转阴刮起了风,众人快马加鞭,行了近一个时辰没有停歇,来到一条小河时,五人下马休息。马也跑得浑身是汗,紫霖将马牵向河边饮水,过山龙爬到一颗椰子树上,用腰刀砍下十几只椰子,这个季节正是椰子成熟时候。楚大板拾起来放在一处,紫霖也是来广州后才见过椰子,他拿出从黑风林带回来的飞刀剥开皮,掏个圆洞分给众人。这椰子汁清澈甘甜,晶莹透亮,喝起来十分爽口,清凉又解渴。

正是: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