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新垣衍逃亡(2 / 2)

战国帝业 君子于役 2103 字 29天前

“知道什么?”

“这两位公子出生的时候,外面有流星。”

“流星?”

田秀眉头一皱,这难道还有什么说法?

上官文君抬头看向田秀,笑盈盈的解释道:“相书有云,圣人降世天有异象。”

田秀一听大喜,看向韩乐怀中抱着的孩子:“这么说,殿下岂非是生了两个圣人出来?”

韩乐轻笑道:“哪就成圣人了,上官小姐莫要说笑。”

田秀却正色道:“此二子不凡,要是细心教导,未尝不能成就大业。”

韩乐一怔。

成就大业?难不成田秀打算要这两个孩子去继承他的家业吗?

韩乐心中有些犹豫,她看着田秀认真的神情,轻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孩子尚幼。”

田秀点点头,“自然不会急于一时。”

这时,韩乐又说道:“咱们的孩子叫什么呢?”

田秀想了想说道:“男孩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至于女孩,就得殿下自己取名字了。”

上官文君好奇起来:“先生取的什么名字?”

田秀说道:“玉!”

“玉?”韩乐蹙了蹙眉。

一个男孩子取名叫玉?

虽说公子如玉,但这名字听起来缺了点阳刚之气,似乎并不是太好。

上官文君却笑了:“殿下,恭喜您了。”

韩乐:“何喜之有?”

上官文君道:“殿下,其不闻玉者,国之重器也!”

韩乐闻言,不禁嫣然一笑:“如此说来,这名字倒是极好的。”

“好了,让我抱抱我的玉儿!”田秀看着俩女人的目光,意思是哪个抱着我儿子?韩乐主动把孩子递了上去:“小心点,把玉儿弄哭了,你自己哄!”

“怎么可能呢?”田秀十分小心的把自己的儿子接了过去。

然而他一上手,孩子就醒了哇哇大哭。

……

数日以后。

新垣衍离开自己的大营,往汉江而去。

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新垣衍若有所思。

若是魏国能在此处筑一城,便能扼守江汉,进可夺取荆州,退又能占据险要。

想到此处,新垣衍决定回到大营,亲自给魏王上书。

就在他刚刚回到大营之际,就发现自己营中的亲兵全部被调走。

而且就连他的帅位上,坐着的也是一个陌生人。

新垣衍一惊。

“你是何人?”

那人站了起来:“下官是魏王派来的使者。”

魏王派来的使者?

新垣衍暗道不好。

果然,使者下面就拿出了魏王的诏书。

“新垣衍听令,上君要您交出兵权,即可将符节移交给副将魏庄,然后回到大梁述职,此命令不得有误。”

新垣衍心中一凉,没想到魏王竟如此决绝。他握紧拳头,沉声道:“吾在前线尽心尽力,虽未达全胜,但亦无大错,为何如此对我?”使者面无表情,“将军莫要多问,遵旨便是。”

新垣衍环视四周,众将士皆低头不语。他明白,此刻若反抗便是叛国。良久,他长叹一声,解下腰间符节,递给魏庄,“望你善待这些兄弟。”魏庄接过符节,低声道:“将军保重。”

“不知使者能否宽限一夜?”新垣衍把目光看向那位宣旨的使者。

那使者说:“诏书要将军即刻出发!”

新垣衍却说:“我还要回去收拾一些东西,总得给我些时间吧?”

那使者想了想说:“既然只是收拾东西,何须用得了一夜时间呢,半个时辰够了吧?”

新垣衍点头:“足矣!”

“那好,我就在此处等待将军!”

新垣衍回到了自己的大营。

但他并未急着让人收拾行装,而是坐下来写一封竹简上写起了东西。

等到写完以后,新垣衍把手上的东西交给自己的一名亲信。

“我走以后你把这个东西带回大梁交给大王。”

那名亲信一怔:“怎么将军不回去了吗?”

新垣衍摇头。

“大王已经对我产生猜忌,自古君疑臣而臣必死。我若回去不死,也要脱层皮,故为了保命,我只能走了。”

“那上将军想去哪?”

新垣衍苦涩的望着远方:“大丈夫四海为家!”

交代好一切,新垣衍匆匆逃离。

魏军闻之士气大跌。

而在赵国信都宫,韩乐正逗弄着一双儿女。田秀匆匆走入,神色忧虑。

“何事这般慌张?”韩乐问道。

田秀皱眉道:“听闻魏国临阵换将,新垣衍被魏王罢免,副将魏庄接替了他的职务。”

韩乐这阵子都在安心生育,对外面的情况并不甚知晓。

听了这话以后,她不禁问道:“情况很严重吗?”

田秀凝重地点头:“甚是严重。新垣衍其实是个能打仗的将军,也深得军心。如今被无故罢免,魏军士气低落。魏国此举恐使秦军有机可乘。一旦魏国战败,压力恐怕就要到我国身上了。”

”韩乐抱紧怀中孩子,面露担忧之色:“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田秀来回踱步后道:“我欲出兵攻秦,分散秦国的兵力,使秦不能亡魏。而后在说服齐国保持中立,只有如此天下的均衡,才不会被打破。”韩乐颔首表示赞同。

再说魏王,新垣衍逃走以后,只留下一封书信送给魏王,此书被命名为《报魏王书》。

在这封书信中,新垣衍详尽的给魏王分析了一下当今形势,新垣衍认为,魏国不能再继续进攻秦国,而是应该趁着在战场上还有优势,和秦国讲和,秦国如果不答应,魏国应该马上收兵,并联络韩赵两国结成同盟,接着游说齐国中立,魏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封书的最后,新垣衍建议魏王,可在南阳一带筑一座新城,扼守江汉。

魏王看完这封书信,忍不住想笑。

魏王对左右说:“如今齐军刚刚被我魏国击败,楚国久攻陈城不下,秦国更是被我们打的闭关自守,我军可谓占尽优势。新垣衍居然劝寡人从前线退兵,此人实在可笑。”

说罢,这封上书被魏王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

对于新垣衍留在大梁的家眷,魏王也并未多加责难。

有了当年伍子胥的例子,魏王也不敢把事情做的太过火。只要新垣衍不出现在敌国,魏王不准备为难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