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回归(1 / 2)

绍者,继也;衣者,可引申为德化,教言。所谓入乡随俗,秦绍来到三国,也就顺便为自己取了个表字——继衣,有继承先贤教化万民之意。

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志向,例如南阳袁术,取字公路,公路有代汉之意,结果袁术果然称帝了!由此也可以看出,秦绍有不愿争霸天下之意。

确实,在确定自己来到了汉末,尤其是建安十三年后,秦绍便选择了另一条路!

赤壁之战后,天下大势已成,而他孤身一人,没兵没将,与这个世界的世家又没有任何关系,根本没有成就霸业的契机。

契机不再,也就无所谓王途霸业之说了。

但这不代表他就胸无大志,不然他也不会给刘备势力下坑了!

继衣,即为继先贤之志,教化万民。秦绍来自后世,那时的华夏昔日的辉煌不再,人民血性全无,只一个弹丸小国便压得国家抬不起头来。

一个人被人欺负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欺负他的人狠狠揍一顿,不问缘由,没有妥协,哪怕欺负他的是一个比他更强壮的人!

这无关乎法律与道德。

古有气血之说,一个人愈强大,他的气血就愈强。反之,一个人气血愈强,他才能愈加强大!

血冷了,闯劲没了,遇到强大的人,自然尊严也就没了!

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战争就是混乱,旧的秩序被打碎,新的规则才能重建!从某些方面来说,战争也就意味着机遇,新旧势力的交替也多发生在战争时期!

而秦绍要做的,也必须在国家交替中才能做到的——摒弃儒家思想中磨灭人性之理,再现百家争鸣,重塑民族血性!

历史证明了百家争鸣的必要性,绝对的权利意味着绝对的腐败,而没有竞争的思想,固步自封之下,必然会导致覆灭浪潮的降临!

思想纯洁而至高无上,她不是当权者的工具,而是心灵慰藉,是时代前行的灯塔。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帝王的统治。而要使帝国稳定,百姓不闹事才是关键,百姓怎么才能不闹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权神授,人不可逆天!

于是,新儒学应势而生,化成了被统治阶层的思想枷锁,束缚了人们几千年!

“百家争鸣,我为其一,立言成家,应运成教!”

秦绍的理想很伟大,但现实并不乐观,其中有或大或小的问题,君王的态度、儒家的阻挠、世家的不满、人手的不足等等。

其中只君王态度这一点,以汉室宗亲自诩的刘备便不会让他动祖宗留下的根基,哪怕他是仙人!

这也是秦绍不选择辅佐刘备的原因之一。

虽然有了目标,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一切都是未知。

此时刘备正与手下商议军事,秦绍听的是一知半解,只觉心中烦闷,便想辞别刘备,出去走走。

刘备见秦绍对军议不感兴趣,心中暗喜,毕竟秦绍贵为“仙人”,又智谋超群,若想夺权简直轻而易举。而秦绍此举无异于在向自己表明志向,他当然高兴,而且还派了赵云给秦绍当护卫,以护安全。

当然,还有暗中监视之意。

秦绍见刘备派赵云来保护他,虽知刘备还是不放心自己,可心中依旧涌出一丝感动:这可是赵云,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其武力冠绝天下,后世就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之说。

史实不可查,但这可是以电影为蓝本。在这里赵云七进七出曹军的风采,比之吕布也不遑多让!

………

樊城城外,一座小山丘之上,秦绍静静的站在那里,眺望着远方天际。

此时已是傍晚,夕阳西落。暗金色的云层下,一只觅食归来的鸟儿孤独的盘旋着,传出一声声凄鸣。远处的群山笼罩着一层层暮霭,两三棵树孤零零的耸立在空旷的原野之上,只能看见一条条黑色的轮廓。

“子龙,你老家是常山真定的吧!家中还有什么人?”

“嗯?”

赵云就站在秦绍身后,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听到秦绍的话,赵云抬起头,却看见秦绍呆呆的看着远方,眼神迷离。

“家中尚有两子。”赵云在秦绍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彷徨与孤独,心中疑惑,口中却毫不迟疑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