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圣诞节过后的第三天假期,澳大拉西亚的海岸边挤满了游客和本地的民众。
  这也是澳大拉西亚旅游方面比较独特的特点,在北半球还处于寒冷的冬天的时候,澳大拉西亚正处于夏天。
  正因为澳大拉西亚和北半球截然相反的季节,对于处于北半球的欧洲和美国的游客来说还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
  没有人能够拒绝在炎热的夏天前往寒冷的地方避暑,也没有人能够拒绝在寒冷的冬天前往温暖的地方度假。
  再加上澳大拉西亚在南半球的独一性,作为南半球最强大的国家,自然拥有整个南半球最优秀的旅游资源,能够享受绝大多数北半球的游客。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年末总结上的旅游数据已经充分表明了,澳大拉西亚的旅游业自战争结束以后就在节节攀升,每年接纳的游客数量都在以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增加。
  整个1920年,澳大拉西亚各地旅游行业共迎来3735.2万人次游玩,其中国内游客占比57.1%,共计2132.799万人次。国外游客占比42.9%,共计1602.461万人次。
  这里的数据只计算各地旅游行业接待人的次数,并不统计具体的人数。
  一个人一年可能要去好几个旅游景点,这也是总接待旅游人次高达3700万次的真正原因。
  总计3735.2万人次的旅游人次,为澳大拉西亚旅游行业带来了4487.33万澳元的收入,又为澳大拉西亚政府创造了387.9万澳元的税收。
  这些数据相较于1919年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增长,也让澳大拉西亚的经济看起来更加繁荣。
  虽然各国都有着相当严重的失业率危机,但这并不能妨碍世界各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是欧洲大陆的世界大战参战国,经济恢复的速度相当迅速,仿佛战后的繁荣已经到来。
  根据各国公布出来的经济报告,几乎所有的列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都在6%以上,除了正在内战的俄国之外。
  这样的好消息哄得各国的民众团团转,不少的媒体也在吹嘘世界繁荣的到来。
  真的是繁荣吗?恐怕未必。
  虽然各国的经济都迎来巨大的增长,但现在恢复到战前经济规模的国家究竟有哪些呢?
  除了美国,澳大拉西亚和岛国之外,还没有列强国家能够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是真正的繁荣吗?
  但为什么欧洲各国还在鼓吹这样的经济繁荣呢?
  说到底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些国家的政客们为了自己的政绩,装扮目前国家的现状而已。
  他们能看不到自己国内的危机吗?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要想解决这种危机,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下,不仅解决起来相当困难,还有些得不偿失。
  反正这些国外政客的任期也就几年的功夫,只要能安稳的撑过自己的任期,谁又会为了下一届政府去拼命呢?
  在政府的努力下,澳大拉西亚的农业进展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耕地总面积达到了3977万英亩,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920万吨,较去年的增长率达到了4.1%。
  虽然澳大利亚的人口达到了2257.4万人,但这样发达的粮食产量,仍然足够国内所有人口吃上三年。
  政府很好的完成了四年计划中对于粮食的目标,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很有希望在四年计划彻底结束之前,达到2000万吨以上。
  虽然粮食产量远远大于国内的需求,但国外粮食危机的国家也很多,种粮的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
  根据财政部门的统计来看,1920年澳大拉西亚的人均收入达到了60.1澳元,也是第一次突破60澳元。
  而澳大拉西亚一英亩土地的种植收入大约在17到22澳元左右,按照人均耕地面积接近三英亩的情况来算,农民的人均收入差不多在51澳元到66澳元之间,基本处于人均收入的水平线上下。
  虽然看起来和人均收入有些差异,但实际上,粮食当年的售价也会影响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民的日常粮食花费基本都是成本价,虽然收入可能比城市人口略低,但开销也要小上很多,生活水平未必会比城市人口低多少。
  正因为种地有相当不错的收入,这才让澳大拉西亚相当一部分人选择购买土地开办农场。
  不管农场的规模或大或小,粮食基本不缺销售渠道。目前已经诞生了大大小小的粮食公司,专门负责粮食的销售问题。
  只要符合澳大拉西亚相关的规定,政府对于这些粮食进出口公司也没有太大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阿瑟分封的那些新贵族,有相当一部分也选择在自己的封地上建设城堡,将剩余的土地全部种植粮食。
  阿瑟对此也不会阻拦,毕竟土地分封给他们之后,产权就是他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