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扯淡的与民争利(1 / 2)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

“议定粮食收购保护价的事情,你们做的怎么样了?”

王霄弄出新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即将到来的秋收之中,为大汉百姓们的农产品保驾护航。

华夏古代的农民太苦了。

土地欠收的时候,他们只能是咬着牙从地主和大商家那儿借贷买高价粮食,用以维持全家人能活下去。

借钱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极高。

还不上钱的时候,只能是用自己家的土地来抵债。

等到土地卖完了,那就要卖儿卖女了。

可就算是丰收之年,也是要倒霉。

因为那些收粮食的大商人们,会死死的压低价格,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粮食,等到灾荒年的时候再高价卖出去。

农民们不仅仅是需要粮食,他们还需要油盐酱茶布帛医药等等,这些都需要钱来买。所以哪怕价格被压的再低,也只能是咬着牙卖出去。

这就是所谓的‘丰年伤农’了。

等到农民们什么都不剩下,而且快要被饿死的情况下,那就是揭竿而起的时候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农民们没有定价权,人家说多少钱就只能是多少钱。

王霄决心彻底改变这种吃人的情况。

那就是由朝廷与天子出面,制定最低与最高收购价格,从而保障农民们活下去的权力!

农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钱,可在那些粮食商人的压价之下,粮食却卖不上价格。

表面上看,这是所谓是经济活动。可实际上王霄很清楚,这是在挖大汉的墙角。

这样子挖上个一二百年,当大汉的百姓们几乎都失去了土地活不下去的时候,那大汉也到了完蛋的时候。

为了对付那些粮商,王霄并没有对他们动刀子,而是直接在价格上来个釜底抽薪。

王霄弄出来的这个东西,当然不是什么来自于后世的先进技术。

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就已经用了‘平籴论’,作用就是保证粮食价格稳定,用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回陛下话。”朱买臣赞叹的说“桑弘羊虽然年少,可却是极为有才。各方面事情都制定的极为详细,各方面的事情已经准备的非常妥当。”

桑弘羊是小猪的顾命大臣,最后被霍光干掉。

他虽然官职不算很高,可能力却是极为出众,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像是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可以说,小猪能够长期维持高强度的战争,根基就在于桑弘羊能够为他弄来钱。

历史上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入宫担任侍中,也就是皇帝的秘书。原因则是因为其精于算学。

因为太过年轻,所以虽然做事的是桑弘羊,不过表面上的领头人却是朱买臣。

王霄翻看了一番桑弘羊所写的有关平准的计划方案,对此表示满意。

古人的智慧其实并不比现代人差多少,像是谷贱伤农这种事情,人家早就知道了要如何应对。

只不过是因为部分人利欲熏心,没办法一直执行下去罢了。

放下文案,王霄出声询问“有没有人说什么‘与民争利’的?”

与民争利这个词,在华夏古代经常会出现。

表面上看上去好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为民请命一般高尚。可背后的事情,却是极为龌龊。

这里的民,那可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而是粮商,盐商,酒商等等这些有钱的大商人。

大头巾们用冠冕堂皇的话语,将原本官营的商品拉出来给那些大商人们去私营。把保护农民利益的平准取消,让粮食商人可以肆无忌惮的盘剥百姓。

很自然的,那些大商人们也会极力回报这些大头巾。

甚至可以说,自从儒家上位之后,许多大头巾本就是出自于大商贾之家,或者是被从小赞助一路青云直上到朝堂的。

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大商家们与大头巾们互相结合互相帮助,宛如吸血鬼一般敲骨吸髓的把真正的民,都给逼上绝路与死路。

最后的结果,历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随便翻翻看就知道了。

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之后,那些大商人与大头巾们摇头一变,就成了新朝的人,之后循环再循环。

哪怕是异族入侵也不耽误他们发财,跪下就是了。

所以王霄早就下定决心,有哪个敢出头搞什么为民请命,立马就抓起来送往矿山去开矿去。

“自然是有的。”

朱买臣又拿出了一份名单递给王霄,上面写着许多人的名字“主要是一些粮商,还有一些是...”

王霄仔细看完名单之后,把名单甩了回去“交给张汤仔细查询,确有其事的直接发配少府矿山。”

“喏。”

说完这个,王霄开始询问细节“眼看着秋收就要到了,这次是本朝第一次执行粮食收购保护价,你们制定的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