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些资产加起来的总价值接近400亿欧元。
计算债务的情况下,徐良想要全资收购,也需要200亿欧元。
当然,他也没打算全资收购。
只想着成为大股东。
但有一点。
按照法国的证券法,持股达到30%,就触发了全面收购协议。
所以,一旦他拿下维旺迪30%的股权,就必须准备足够的钱,收购剩下的70%。
当然持股人未必会卖,但卖的肯定不少。
按照一半去计算。
最后他持有的股权也突破65%。
这需要130亿欧元的巨款。
当然,这还是保守计算。
一旦定向增发,稀释的不只是文森特博罗雷的股权,还有徐良自己的股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
维旺迪的总股本是100,每股价值1块钱。
博罗雷和徐良各自持有维旺迪10%的股权。
如果徐良想成为大股东,只需要再收购40%的股权,也就是40块钱就够了。
但博罗雷不想放手,跟他抢夺股权。
为了稀释博罗雷的股权,现在福煦向徐良定向增发20块钱。
这样一来,维旺迪的总股本就变成了120块钱。
原本各自持有10%股权的徐良和博罗雷,股权被稀释成了0.83%。
因为徐良多投入了20块,所以他实际占有维旺迪的股权变成了25%。
也就是说,徐良两次加起来投入30块,但只占了维旺迪25%的股权。
这严重增加了他收购维旺迪的成本。
这策略类似于反收购的毒丸计划。
目的是为了帮助徐良收购维旺迪,抵御博罗雷的收购。
但回到最初的话题。
不管是直接收购,还是通过定向增发收购,维旺迪的收购,花的钱太多了。
按照徐良原本的财务规划。
克里斯蒂娜投资公司以其拥有的Facek12.75%股权向渣打银行贷款。
按照双方合并后,Facek最新估值。
这Facek12.75%股权价值在20亿美元左右。
徐良的红岩基金给克里斯蒂娜投资公司做担保,争取贷出20亿美元。
然后再以20亿美元做杠杆,汉华集团提供资20亿美元,40亿美元整体收购canal+集团,并承担canal+集团的全部债务。
现在变成整体收购维旺迪集团。
汉华就要拿出上百亿美元的现金,来帮助克里斯蒂娜投资公司。
甚至还需要更多。
或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干脆投资,而是以这种方式收购。
两个字,安全。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TM安全。
老美和西方是啥样,二十年后大家都很清楚。
争不过就抢,打不过就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