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那可是储君,未来的皇帝,得罪他,世家是疯了吗?</P>
不过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什么,毕竟世家能够存在不是侥幸,世家中不乏聪明人,否则早就被淘汰了。</P>
像卫家、荀家等底蕴深厚的家族,早就察觉不对,但是他们不动声色,他们知道,这件事最终还是需要皇帝来处置的。</P>
太子监国,一些政务处理没有问题,这次涉及到宗室,还是皇帝的儿子,太子就何难处置,只能等刘义隆回来。</P>
所以,不论杜充派人如何施压,刘绍都不可能,也没权力处置这件事。</P>
杜充如今是当局者迷,他已经被魏国逼迫的走投无路,只能这样了。</P>
杜充派出的心腹去蛊惑一些人,可是他们的动作都在暗卫的监控之下,而且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到了刘义隆那里。</P>
刘义隆此时正在和徐麟商议对策,徐麟此时也是很无奈,他觉得,这个杜充真的很愚蠢。</P>
首先,刘浚是皇子,而且潘氏刚刚晋升元妃,可以看出,皇帝这是告诉所有人,潘氏再不受宠,也是皇妃。</P>
这就很明显,刘浚对太子已经没有威胁,否则,潘氏是万万不会晋升元妃的。</P>
而且,潘家从不染指官场,也就是说,朝中不会有人支持刘浚,那些世家和潘家做生意是因为皇帝,否则他们不会和潘家为伍。</P>
所以,杜充一开始就选错了对象。</P>
又过了三日,刘义符率大队返回长安,刘义隆下旨,正式册封潘氏为元妃,同时,大贺萍沭晋升昭仪。</P>
这下杜充傻了,这跟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他本以为刘义隆至少会处罚刘浚,毕竟那些注释真是很难不让人瞎想。</P>
然而杜充不会知道,刘义隆来自后世,对于史书怎么写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刻意去隐瞒什么,哪怕有人方面说他是暴君也无所谓,暴君就暴君,他只在乎家人,在乎刘裕的执念。</P>
乱世之君,绝对不能仁慈,否则会死的很惨。</P>
然而,刘义隆并不是嗜杀之人,只不过是在巩固皇权而已。</P>
接着,刘义隆让暗卫将所有证据整理好,递交大理寺,大理寺则交给了刑部。</P>
刑部尚书刘湛亲自督办,很快查证,除了御史台的两名官员,其余并不是杜充同伙,随后,刑部抓捕了这些官员,然后提交都察院,最后经都察院审核无误,提交大理寺。</P>
大理寺正卿朱冕亲自审问,面对如山的铁证,杜充等人没有抵抗,一五一十的说出实情。</P>
大理寺的奏章呈递到御书房,杜充等人都以通敌罪、擅谤宗室、祸乱朝堂等罪判以斩刑,并夷三族。</P>
刘义隆御笔一挥,盖上传国玉玺,批准了大理寺的上奏。</P>
十日后,一百余人被斩于长安东市。</P>
这件事也算是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