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要继续苟和稳健,随便活个一两百岁就行!(1 / 2)

等东莞伯何真,靖海侯吴忠,航海侯张赫走后。

“小主,您为何对这些军侯如此尊敬?”

朱雄英背负双手,望着东莞伯何真的背影,低声道:“一个国家,若武人卑贱低微,文官就得跪着仰视他国,弱宋之耻历历在目啊。”

他蹲下身子来,将那小黄犬抱在怀里逗弄。

“这些日子前朝有何讯息?”

“小主,如今我皇明亲自开商铺,做生意,在各地广开驿站银行,民间多有怨言,有些官员开始想为胡惟庸翻案,说我皇明做商队,开海商,与胡惟庸所做无异,自古未闻有天子与民争利的,朝堂上的大臣们,分为多股,都在言说此事,还有人开始弹劾李善长。”

“弹劾李善长的是何人?”

郑和埋身低声道:“多为山东籍官员,山东等地的粮长,税吏,也纷纷请各府知县代言,说我皇明开的商铺,导致民间百姓营生艰难,难收粮税,不准在齐鲁等地搞‘皇私合营’,说提出此项政策的李善长,是邪佞奸臣,此误国之道!”

“齐党?”

朱雄英咧嘴笑了笑,抓着狗子吸了吸,问:“那浙东那帮做海商的老家伙怎么说?”

郑和笑道:“小主,还真让您猜对了,浙东商贾和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开始合起股来,转而变成了皇私合营的皇商,他们正在和齐鲁等地的商贾,抢夺与倭国,高丽的商路航线,两边在海上打的不可开交,朝堂上自然也有些龌龊。”

“倒是淞沪的巨商,渔翁得利,那应天沈氏,这段时间光是棉布就赚了不少,从倭国换回不少白银,据说沈万三府上的地库堆满了金银,小主您给皇后寻的百年老山参,也是他们沈氏家族的海船从高丽带回。”

朱雄英露出羡慕表情:“这帮人是真能搞钱啊,我大明皇家现在穷如狗,民间的名商大贾各个似财神。”

“沈氏赚了钱,咱也不能忘记,你回头给毛骧毛指挥打声招呼,叫一队锦衣卫上门去找沈氏多买点国债券,顺便推销一下皇私合营股份合作,就说是李善长李大人安排的,再透点口风,回头代表我大明皇家和他们合作的商人,就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郑和闻言一愣,随即笑了,点了点头。

“如今朝中水太深,老家伙们还稳得住,咱帮他们放点水,不然没鱼多无聊。”

这段时间,朱雄英基本上已经写完了自己所知道的大部分知识,只要后世朱明帝王不人亡政息,按照《皇明政纲百年大计》稳步推行五年计划,只需要三十年,皇明就可初步让大部分能掌握的基本盘良家子有地种,有饭吃。

按照朱雄英设想,大明用五年搞经济促民生,用五年抓基层吏治建设,十年差不多能给大明攒够五到十年以上的存粮。到了那时候,就可以尝试培训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人。

还有就是能够跨远洋作战的海军……

而掌握军队的将官,也尽量以朱明宗室,勋贵二代子弟为主。

“小主,方教授在各地为您选拔良才,发现了不少可用之人。”

郑和又道。

“都有谁?”

“有一个生员名为夏原吉,祖籍江西德兴人,移民湖南湘阴,少好学,有儒风,为人机敏能干,方教授说,此人极擅算术,在荆楚帮助当地官府接受江西移民安屯,颇有见树,故而推荐他前来太学。”

“夏原吉?”

朱雄英抓了抓脑袋,总感觉这个人很熟悉,但是一时之间想不起。

“还有吗?”

“另有两人,其一也是江西移民之后,名为杨士奇,少有才名,本江西泰和人氏,因父早丧,迁居湖广江夏耕读为生,机敏能言,好学刻苦,另一人,名为杨溥,湖广石首人,当地儒生多推他少年才学。”

“三杨?”

朱雄英这下想起来了,这杨士奇和杨溥,不正是前世永乐朝名臣的三杨之二么。

郑和诧异道:“小主您怎知另一人也姓杨?”

“哦,此朱不败前辈之言!”

“他叫杨容,建宁府建安人氏?”

郑和眼眸闪烁异色,连连点头:“对对对,此人乃是夏原吉所荐,说是建宁府大儒杨达卿之孙,夏原吉于江西时,曾仰赖杨达卿举荐进入郡痒旁听,故而力荐此人,方教授也说,此子虽年幼,但才思敏捷,少有老成相,若能来东宫伴皇孙您做一伴读洗马,绰绰有余。”

“这个夏原吉是个人才呀。”

朱雄英双手叉腰,哈哈大笑。

我刚刚八岁的年纪,不仅觉醒了外祖常遇春的霸王体,还拥有了三杨,这是迟早要……

不对!

朱雄英的笑戛然而止。

这特么不会吃枣药丸吧!

似这种天才横溢的人,都是有大气运在身的。

自己可不能飘啊,万一和这三杨五行相克,过来自己八字不够硬压不住,真应验了八岁大劫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