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勉强收拢起复杂的心绪,说道:“孝献皇后,的确是个很贤惠的女子。”
他倒不至于为了生母去记恨董鄂妃,毕竟董鄂妃并没有害过他们母子,而且又是早早去世。
何况他的母亲从来都不被顺治皇帝看重,即使没有董鄂妃,也不会是他的生母得宠。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与一个死了许多年的女子计较呢?
仁宪太后眼中流露出几分悲意,也不知是不是为了董鄂妃。
她对董鄂妃的感情,一直很复杂,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下意识地忌惮她。可另一方面,却因董鄂妃的为人处世,有些喜欢她。
至于吃醋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她又不喜欢顺治皇帝,吃什么醋?
董鄂妃从来不是骄纵的宠妃,那个女人仿佛一朵柔美的花,让人看了喜欢又怜惜。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董鄂妃怎么好像是一个老妈子一样的人物,婆婆病了她来照顾,皇帝的大老婆病了,还是要她来照顾?皇帝的宠妃不应该是任性妄为,想做什么做什么吗?贤良淑德,应该是皇后的任务吧?这就是误解了古代人的观念了,对于古人来说,一个女子最值得称赞的是什么呢?不是容貌,而是德行,一个女子如果有出众的容貌,品德却不过关,八成是会被轻视的的,如果一个妃子很漂亮,很得宠,却是个如赵飞燕一样骄纵任性的宠妃,那么史书评价是不会有什么好话的,起码得暗戳戳阴阳一番。】
【因此,当皇帝真心喜爱某个妃子,一定会尽全力为妃子包装出一个贤良淑德的形象,大谈妃子平日里如何恭敬,如何孝顺,如何贤良……郑贵妃牵涉进国本之争,一直都不是前朝大臣们眼中的贤妃,但明神宗却偏偏要替贵妃找补,说这不是贵妃的意思,是我执意为之,贵妃已经劝过了,当然大臣不买账也就是了。当然,我并不是说董鄂妃的记载不真实,而是说,古代其实就推崇这样的女子。】
李世民认同道:“正是如此,虽然世人多爱美人,可德行高尚的女子,才能真正得到敬重。”
本朝史书记载中,可能不会记载长孙皇后的容貌,但一定会记载她泽披六宫的贤德。
李治叹道:“我倒是想与大臣夸皇后如何贤淑,只是他们恐怕也不会信了。”
应该说,谁要是信了皇帝的鬼话,那才叫有鬼呢。
武皇后眼波流转,微微一笑,心里却在想该如何为自己找补。
她总是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否则李治死了以后,她难免受到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