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出谋划策(1 / 2)

莫斯科空降部队基地,罗念中此时已经坐在了空降部队司令格拉乔夫的办公室。

“格拉乔夫司令,如果大毛的总统遭到意外突发事件,是否可以依靠你”。

格拉乔夫看着拿着老叶同志信物的罗念中回答的非常肯定“完全可以”。

“很好,现在你需要联系图慢装甲师,一起去议会大厦守护你的领导人”。

格拉乔夫走了,集合部队去完成他的使命和职责去了。

但罗念中却留了下来,此时的他正对着自己自行的目标在内心里流哈喇子呢。

伊尔76,这个北约代号耿直的四发动机大型运输机相信就是不懂军事的朋友都听过。

60年代,漂亮国成功研制出了大型喷气式运输机C141运输星。

它的时速能达到每小时750千米,最大航程能达到一万公里,最大载重量40吨。

而当时北极熊的运输机仍然采用的是涡桨发动机的安-12,无论是飞行速度、航程和载重量都远不如漂亮国的运输星。

那个时期正是两边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北极熊的运输机哪怕比漂亮国少运一个空降兵,北极熊的高层都不会满意。

所以北极熊航空工业部就被安排了一项任务,那就是设计制造一款比运输星更好的飞机。

最后伊留申设计局的方案被采纳,设计的飞机正是伊尔76。

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76上彻底的展现了他们的底蕴,制造出来的飞机连漂亮国都直呼羡慕,实在是性能太过突出。

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量60吨,满载的情况下能够飞行4200公里,最大飞行能达到6700公里。

最关键的是这是一架适应能力极强的大型运输机,只需要850米的跑道就能升空。

不管是水泥跑道,还是前线的土质跑道都能完成起降。

不管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还是炎热的赤道,伊尔76都能完美运行。

它的飞行寿命更是长达三万小时,起降次数寿命高达一万多次。

可以说伊尔76除了航程,各项属性都吊打了漂亮国的C141运输星。

截止到现在的1991年,伊尔76生产了超过700架,比全球生产的所有大型运输机的总和数量还要多,是全球最成功的运输机,没有之一。

“好东西呀”。

听到罗念中的感叹,负责陪同的格拉乔夫秘书自豪一笑。

在军事科技上,北极熊长期以来的科研成果让所有北极熊人都为之骄傲。

“罗先生如果喜欢咱们可以登机看看,我让人给你详细介绍一下”。

“好呀,那就麻烦了”。

罗念中也不拒绝,对他来说想参观伊尔76在简单不过,在远东地区就可以。

别说是参观了,他要是有驾驶证想飞都行,还是想怎么飞怎么飞的那种。

说句猥琐点的话,就是旁边陪两个身着性感情趣的毛妹,都有人给他安排。

不过这终究是人家的,参观不参观又能怎样?

可这次不同了,顺利搭上老叶,伊尔76已经被他视为了囊中之物。

“不麻烦,格拉乔夫司令说你是最尊贵的客人,莫斯科空降部队不需要向你隐瞒任何事情”。

登上伊尔76,运输机参观肯定是直接要到驾驶舱,其他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还真是狭小呀”。这就是罗念中的第一感觉。

驾驶舱里的结构布局左边是机长,中间是工程师,右边是副驾驶。

除了这三个位置,后边还有一个电话员座椅,负责整架运输机的所有通讯。

伊尔76的机头总共有两层,上层是驾驶舱、下层是领航仓,再加上操作台上各种仪器,各种仪表盘显得空间极小。

秘书对于罗念中的话倒是没有反驳,还点头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对于伊尔76的驾驶员来说,这可能是它唯一的缺点了。

一般飞行员还好,对于那些人高马大的飞行员来说真的不算友好。

尤其是在执行长途飞行的时候,真的很不舒服,飞行员已经吐槽过很多回了”。

“那为什么不改进一下呢?把机头的两层空间打通重新设计一下,这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秘书无奈的耸了耸肩“你知道的罗先生,这可不是我们能说的算的,上面或许有其他考量”。

懂了,一切都是钱闹的。

如果现在北极熊要是有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财力,别说了重新设计改良了,就是废弃它重新设计一款运输机又能怎样?

现在吗,本来经费就不足,改进伊尔76?这是重要的事情吗?

就算真的天降恒运,上面给伊尔76拿了经费,真的能到科研人员的手里吗?

钱对于北极熊来说算个大事,不过这些在罗念中眼里根本就不叫事,还是眼馋呀。

“真是好东西呀,我想它未来一定还会延续属于它的辉煌的”。

“当然”。秘书很肯定,就是不知道他对伊尔76未来的辉煌看法是否和罗念中想的一样。

罗念中真正馋的是伊尔76吗?并不是。

它眼馋的是伊尔76背后的伊留申设计局,和北极熊的整个航空产业体系。

不管是民用还是军事,没有什么比接收现在整个北极熊留下的瑰宝更有吸引力了。

北极熊解体后,这些产业都走向了私有化,日子过的都不能用艰苦来形容了。

可以说以前整个国家最繁忙的人直接变成了最赋闲的那一批,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的工作就是喝酒看报,没事纸上谈兵一下。

这还是不错的了,很多人连看报的机会都没有,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底层劳动工作。

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流失,和整个航空产业链的破坏。

历史上到2006年大帝合并整合这些航空机构的时候,航空人才流失了三分之二,三百家的航空产业链配套企业只剩下了不足一半,这里面大部分还都被私有化了。

罗念中的这趟莫斯科之旅不为别的,就是奔着航空产业来的,他要一步到位打造罗家所属的航空产业,是各个方面的那种。

他知道老叶同志会私有化掉这些产业,自己注资一部分,收购一部分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