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收复长安,重建“朝廷”之后,文官官僚阶层必然会像吹气球一般飞速膨胀,到那时,甚至会形成文官自己的利益阶层,再想改革难度就不是一个量级了。
林腾并不惧怕未来的文官阶层,但能在阻力最小的时候进行改革,为什么一定要麻烦呢?
对于新的官制与体系,林腾也早就有了腹案。
虽然曾经发狠,设想过直接在这个时代把什么三级议会,人民监督之类的全都发展起来,不过真正动手的时候还是得回归现实。
说“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林腾可以用些比较通俗的举例来让大家尽快搞明白从哪里入手,但是官制改革本来就是让人头大的事情,那些个制度,理论,措施,监督,制衡……就连林腾自己脑袋都发胀,绝对不可能轻松给大臣们说明白喽。
就算给大臣们说明白了,再要让他们向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明白,就更是恐怖的挑战,要知道现在的识字率恐怕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绝大部分读书人都集中在士族!
如果老百姓不明白……那这些措施有个毛意义?难道让官吏们自己监督自己?
所以,步子还是不能迈得太大,要从最实际的步骤开始做起,那么,三省六部制就相对比较现实了。
三省六部制的权责相对于大临王朝的官制更加清晰,权责清楚,将来官员们作起事来就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也更清楚遇到什么问题该找谁。
毕竟三省六部制是历史上自然过渡过去的,本身也存在着现代官制的影子,所有人理解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至于官制改革的地方州县方面,就先不用考虑了,哪怕收复关中之后他们才能统治几个地儿啊……
趁着现在把框架搭好,将来不管是统治的地域变大了,投奔过来的人才变多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把人才安进位置里去就好了。
不过,林腾在制定新官制的时候还是很注意灵活多变的。
首先,现在是在战时,他必须保证军方的独立性。所以暂时新官制只是改变文官体系。
其次,他一定要把工部的地位提升,在官员任命上自己要亲自插手,他必须保证刚刚发展起来的以赵挺为首的“技术派系”能得到最大的生存空间与发挥。
华夏历史上并不缺乏天才般的工艺者甚至是发明家,但是这些工艺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使得技术派系一直无法形成华夏的“体系”,特别是理论方面,最终被人家超车,把华夏远远甩在了后面。
林腾深知,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不是靠着一两个开明的官员甚至皇帝就能做到,必须从根本上保证他们的地位。
同时自己也会把脑子里的新奇点子“贡献”出来,当大临朝廷上下全都尝到发展技术重要技术的甜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同时,林腾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既然冯谦老大人还没回来,那就先从基层官吏开始征询意见,同时也开始做些普及工作。
不得不说,费千钧的能力就是强啊。这小子刚把位置坐稳,已经能跟还相对比较陌生的官员们打成一片,有他的帮忙,林腾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制定作战计划之中。
没过几天,吴宁禅传回了消息,他们已经“顺利”地让几车火柴落在了韩青军地盘守军的手中。
现在韩青必然已经接到报告,同时,商人阶层的消息也已经散播开,很多人会把这些消息互相印证。
这些落入敌手的火柴并不会给林腾势力造成多大的损失,却可以让韩青明白,“传言”绝非空穴来风,林腾手上有足够的火柴将之普及到一般的老百姓之家,让所有人都成为“大临皇帝陛下”的受惠者。
韩青果然“反应迅速”,除了跟太行山几处重要关隘的联络大道,立即封锁了所有跟并州北方的联络,所有道路全部封锁,发现者立即格杀,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