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珊珊与万界帝王交流,谈及袁氏兄弟时,汉朝帝王们是愤怒的。
大汉王朝不同位面,历史节点时的袁氏一族,命运就不同了。
然而无论哪个历史节点袁氏一族都难逃厄运,民心己失又如何再乱世中争霸?
武珊珊与林枫并不知道他们的话对东汉末年有多大冲击,双系统却准确告诉他他们:“历史节点发生转折,历史改变度为5,历史发展轨迹不明。”
林枫询问:“什么意思?之前有个历史纠正率,又多了个改变度,双统解释一下。”
“宿主,历史纠正率故明思意历史走偏了,纠正过来,而历史改变度是指历史发展无偏差,是让一些本就发生的事物提前改变,但总体历史方向没有大的变动。
而改变历史则是从发生到结局,整个过程全部变动,结局与原来的历史结局大相径庭。”
系统精灵如此解释,林枫也释然了,这才让武珊珊照计划继续讲述三国史。
“各位大佬,我们继续讲另一个人物曹操。
一个在三国演义中多少被抹黑的人物,或许晋朝及其之后的王朝的人们皆知有几句话出自曹操之口或杜掾中。
比如:“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前者没有什么争议,而是后一句,多少有些争议。
争议的并非话的本身,而是会不会存在歧异,理解错误或者是栽赃嫁祸呢?
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诏勤王救驾?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出自谋士之言,同样出自与同曹操为敌的诸侯口中。
真相已无从知道,也只是一些猜测罢了。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
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
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
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对于曹操的功业及其为人,后世评论之多,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见。
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今仅留下《曹操集》。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巜三国志称其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
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在汉灵帝时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擅长随机应变,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
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平凡。
桥玄对曹操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
汝南人许劭以知人着称,他也曾评价曹操:
“太平时的奸贼,乱世时的英雄。”
孙盛《异同杂语》记载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注释过【孙子兵法】,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