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西北军(2 / 2)

所以他们三人答应了张鼎,对于三边守将会尽量拉拢进西北互助军,以扩充他们的实力。

随后张鼎道别了相送十多里地的左光先三人,这才头也不回的骑马朝着东南方凤翔奔驰。

“你说,张兄弟说的可不可靠啊?”左勋在张鼎走后,还是有些疑惑。

“我觉得定邦此人可交,反正我认他这个兄弟了,至于他说的嘛,反正咱们都过成这样了跟他拼一把又有何妨呢?”牛成虎直来直往的,但却很会看人,他笃定张鼎是个人物。

“呵呵,你太婆婆妈妈了,大事皆已谈拢,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大家又不是傻子,既然已经上他这条船了就别想这些有的没的,空增烦恼。况且日久见人心,你我多多与他亲近,时日长了自然能看出来他的为人处事,还有这些法子的效果。”

左光先倒是看得很开,他对张鼎提出来的互利之策也是十分满意,所以准备帮他做事。

“对了,定邦所说矿场盐场你们回去都得注意点,朝廷承认的地点我们管不着,可那些自前明就留下的私盐矿场,全都查封了,收归到我们自己手中。定邦觉得靠别人的脸色,不如靠自己,招收些精通计算懂得盐场,矿场运作的人物来帮我们管理,这可是一笔大来钱买卖。”

想起张鼎对他所说的宏图,左光先就一阵心热,多点钱,他也好给自家弟兄待遇稍提升些,毕竟这些人可都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而且张鼎并不是空口白话,他其实来到凤翔之后就做了此事,将凤翔府辖区内的一些私人的矿场全都收为凤翔军所有,最多只是补偿了他们一些银子。

还有凤翔府的铁匠,工匠等工科人才都被他以做官当官的名义吸引到府治。

张鼎从始至终都认为此时此刻科技生产力才是强国的根本。

于是他特意以凤翔军的名义设一部门,名曰匠作营,下辖三千人,以宋献策借来的前明制炮工匠孟程远为匠作都尉,掌管此营。

此营的职责是管理整个凤翔军的盔甲,兵器,火器,工程器械等军备物资的制作,当然这其中还有细分。

张鼎将各类别器物分为不同的班组,并把招收而来的铁匠,工匠,皮匠等充斥在其中。

并且趁此时机张鼎还彻底将凤翔军行政层面细分。

毕竟以前还是蓝田营时,文人很少,他可以偷懒全丢给柳锦城处理。

可现在光凤翔军就有八十多个文吏,更别提自从他剥夺了全府官吏的行政权,如今更兼顾着七县一州的管辖。

所以张鼎深思熟虑做了一个简单分类,首先是最重要的,处理军中后勤各项问题与对各县州派过去以辅政为名义,掌控凤翔府行政大权的吏员,他们数量最多,张鼎以批文吏为主设立政事堂,此部门为首者乃柳锦城为理事。

其次是在军中负责为将士们教习文字,对他们传授家国思想,为军中将领出谋划策,与负责思想工作的吏员。他们人数同样很多,所以张鼎设参谋部,以文玉楼为军师,掌管军中博士。

第三就是负责起草文书,对公文查漏补缺,记载凤翔军大小事迹,帮张鼎处理政事之人,设太史台,为首者乃是太史令商季威。

第四个部门则是负责管理凤翔军商贾赚钱之事,如凤翔军建立的商队,在各处购买的商铺管理,还有对本府各商号商铺收取保护费,为凤翔军创收等职务都由他们掌管,张鼎为其命名青蚨台,以虞显邑为陶朱令,掌管此部。

最后一个便是公输台,他们职位等级,俸禄大小都与其他部门相同,但却不负责行政问题。而是专职研究各种先进事务,以凤翔军中最为出色的工匠:栾孔为大匠师,奇人异士都充斥其中。

有了这些部门帮助,张鼎回到凤翔之后,很快的组建了商队,并在凤翔府招收了大量的工人用来开设场地、织布、打造兵器,炼铁、开矿等事宜。

在此期间,他也与三边降将之间的通信越来越频繁。

就这样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张鼎除了大事的把控之外,将所有事都交给手下去做,自己也乐得清闲。

平日里又恢复到了三点一线,家-府衙-军营。

尤其是军营中,他最近特别喜欢给新兵上课,他很清楚,战斗力方面可能进展缓慢,那就要从思想强化他们。

所以就算是军中博士教的内容也都是张鼎提供的,他们想教新的东西,还得经过商季威的审核,毕竟刚起步嘛,得提防有人加入私货。

“来,跟我唱:狼烟起,江山北望……”

此时张鼎就正在跟一备新兵合唱军歌:精忠报国。

其实一开始,他趁着记忆还很清晰,抄了不少好的军歌,尤其是前世抗倭奴之时的歌曲,比如《知识青年从军歌》他稍微改动了几个词就能用,但教来教去,大伙还是最喜欢这首精忠报国,与岳飞的满江红改的军歌。

也有些人,比如军中博士他们更喜欢:报国歌,也就是《知识青年从军歌》改的。

但不管怎么说,唱军歌的确有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能一直深化平日里将士们在军中博士那里学习的家国情怀,还能增强他们的荣誉归属感与团结感。

张鼎没有惊天的本事在封建时代建立一支现代军队,可最起码的赋予军队尊严,赋予军人最基本的家国思想他还是能够做到的。他不希望带着一支是非不分,没有家国概念,被人瞧不起称作臭丘八的军队。

“将军,教习曾经讲过,岳爷爷与于爷爷都是英雄,可却为什么总要有人害他们?”

张鼎刚展示完歌喉,再准备独自献唱一曲之际,有一小兵回想起刚才军中博士讲给他们的岳武穆、于少保的故事,配合着精忠报国调动了他的心弦,于是非常生气的问了这个问题。

“好问题,我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昏君奸臣的陷害,就是这么简单。一个国家往往最大的敌人不在外,而在内,宋明都是如此,我等数以亿计的族群只要团结一致什么建奴鞑靼人都不是问题,可为什么反而被他们占据地盘,打得大败?还不是因为内部的敌人掣肘!不管是岳爷爷、于爷爷他们都没倒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反而是倒在了内部敌人之下。”

张鼎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的机会,不管大伙听没听懂,他还是赶忙教育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