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五日,乾清宫左边的偏殿内摆着一座酒席,侯国兴和王安二人相对而坐。门外二边,候着四个虎背熊腰的太监。
九月的清晨,京师的气温慢慢开始转凉。屋内的侯国兴端着酒杯静静的盯着门外的方向,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而一边的王安却显得坐立不安,额头上泛出汗水。
候国兴此时心中百转千回,乾清宫的李常侍如果在午时不搬,自己是否真的要将他毒死?想到这里,侯国兴回头看了看边上早以备好的毒酒,内心深处突然颤抖起来。来到这大明朝,前后不到30天时间,死在自己手里的生命居然超过了10条。自己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弑杀?虽说这些人命都是自己在被逼无奈之下而出手,但乾清宫时那二个太监,自己当时下令将他们活活打死时,心里居然没有半分犹豫。还有这李常侍,只要真不搬离这乾清宫,自己还不是会毫不犹豫将她毒死。
就在侯国兴胡思乱想时,王安起身走向门外,朝乾清宫的方向看了看,又焦急的走回桌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双手使劲的互相揉着,视乎要驱赶这并不存在的寒意。
侯国兴看了看焦急的王安,定了定心绪,举起手中的酒杯笑了笑开口道:
“王公公,来干一杯!时日尚早,没必要太着急。”
王安端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后,看了看侯国兴开口说道:
“候公子啊,昨日个您从乾清宫出来以后,给咱家说的那些话,咱家也已经给太子爷回禀过了。太子爷的意思是一切候公子做主就好。可万一这李常侍不知好歹,还要强住在这乾清宫,那可如何是好?”
听着王安的话,侯国兴将手中酒一饮而尽,沉默片刻后从手中掏出一张盖有朱由校太子印鉴的空白公文开口说道:
“王公公,国兴书读的少,劳驾公公代笔!”说完将手中的公文递给了王安。作为一个现代人,侯国兴对繁体字本来就一知半解,更别提还要动用这毛笔书写了,所以只能劳驾王安这太子伴读了。
王安抬起头看了看侯国兴,大概明白了侯国兴的意思,张了张嘴,犹豫片刻却没有开口,接过文书提起毛笔开口问道:
“候公子想怎么写?”
原来侯国兴昨天从乾清宫出来以后,让王安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了朱由校,大意就是希望可以给李常侍一个体面的结局,毕竟那孩子,与太子你也是兄妹。本就仁厚的朱由校,虽说对李常侍多年的刁难很不满意,但毕竟这女人也是自己父亲的遗孀,自己作为日后的天子,确实不好逼迫过甚。既然侯国兴开口了,朱由校也没有理由不答应,索性让王安带来几张自己签字盖章的文书,让侯国兴自己处理。
侯国兴站起身,走到门外,静静的看着乾清宫,良久静静的开口道:
“本王登基之日,也是常侍封妃之时,愿常侍搬离乾清宫移迁仁寿宫。八妹与本王同为先皇骨肉,本王必将厚养之,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也为天下臣民表率……”
听到这里王安正准备落笔的手停了下来,惊讶开口道:
“候公子,这李选侍多年来对太子及其刁难,包括客夫人也对她恨之入骨,候公子今日以贵妃待遇奉养,是否太过优待?”
刚才侯国兴掏出太子文书,王安就清楚侯国兴大概用意。可没想到侯国兴提出将李选侍封妃,移居仁寿宫,这可完全是以皇贵妃的标准奉养。想到这多年受到这李常侍的诸多刁难,王安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侯国兴回过身来,看着王安笑道:
“公公不愿意,国兴又何尝愿意?只是如今难道真杀了那李常侍?大明以仁孝治国,此时动手岂不是让太子背上个不孝之名?李常侍如今如丧家之犬,给她在仁寿宫找个偏殿,让她青衣古佛,了此余生吧!至于此间种种,国兴自会和亲自和太子解释。”
王安虽说不愿,但目前这也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只能点点头,开口道:
“候公子处处为太子爷着想,咱家实在敬佩,这事到时咱家和你一起向太子爷解释。说完提起笔在文书上写了起来。
很快文书写好,侯国兴将文书放于装着酒菜和鸠酒的菜篮上,递给了身边的太监开口道:
“告诉李选侍,午时之前,要么走!要么死!”
九月的天气,清晨还有些许凉意,临近午时日上当空,太阳却出奇的火辣,整个皇城笼罩在一片热气之中。
偏殿内强做镇定的侯国兴额头也开始流出汗水,看了看对面早以敞开上衣,急的双眼通红的王安开口道:
“不用等了,我们进去吧!”
就在这时,门外跑进一满头大汗的太监对着王安下跪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