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血战(一)(1 / 2)

大明之朔风疾 老律 2624 字 10个月前

大帅们下决心拼命了,李榆却犹豫了好一会儿,低声说道:“我,我想带我的人过滦河迂回到金军侧后,这样行吗?”

“李副将,你是不是要脱离我们,自己另打主意了?”杨肇基眼露凶光,恶狠狠地问李榆,离开大队自己行动在明军中几乎就是伺机逃跑的意思。

“老杨,你是不是想多了,我们西北人没有扔下同伴自己逃跑的习惯。”尤世威也皱起眉头,不过李榆是自己人,他可以教训李榆,但杨肇基就是不行。

“本官相信李副将,这也许是个克敌制胜的妙计。”刘之纶却支持李榆,这帮军头除了硬拼,什么计策也想不出来,刘之纶觉得还是李榆更靠谱一些。

“榆子的骑兵速度快,更适于奔袭作战,放在正面是有些可惜,就让他去吧,我也信得过他。”尤世禄也支持李榆。

明军众将商量完毕,各自回营准备,李榆垂着头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他的心情不好,从去年十二月中出来一直打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他越来越挂念家里的情况,丰州离京畿还是太远,兵荒马乱的通封信太难,只是在蓟州时接到过大统领府托商人转来的一封信,信上说赵吉、马光远、满达海和库拜等人已平安到达丰州,丰州的情况一切正常,就是今年开春无雨,庄稼地全靠他们浇水灌溉,那些简陋的水渠、水窖派上了大用场,信中还说宋统殷大人升官了,当上了山西巡抚,原来的大同知府马士英接宋大人的班,升作阳和副使,这两位大人对丰州很友善,帮了丰州人不少大忙,大同巡抚张宗衡大人听说丰州军在京畿打了胜仗,也觉得自己长脸了,破天荒地援助丰州二千五百石粮食以及不少农具,作为给丰州出兵的酬劳,那批粮食在青黄不接时起了很大作用,大家都对这次出兵的收获非常满意,不仅带回了三千人口和几千头牲畜,最重要的是那几百个工匠,他们的到来能把丰州铁厂和其他作坊的水平提高一大截,大家都琢磨着一定要让这些工匠安心留在丰州,宁可大家都吃不饱,也要让他们一家老小吃饱穿暖,信的最后说,大家都盼着他们早点回家,但也明白这仗一时半时结束不了,而他们帮明国打仗实际上也是为保卫家乡打仗,仗打得越好明国对丰州就越好,丰州人的日子就越好过,所以一定要给丰州的乡亲争气,决不能灰溜溜地回来,出征将士不用担心家里的事,各个百户所都派人把他们土地、牲口的活包了,乡亲们自己少吃一口,也要让他们的家里人吃饱。李榆把这封信交给那木儿,要他读给每一个官兵听,很多人听完都哭了,他们想家了,但没有人愿意灰溜溜地回去。

这封信里还夹了乌兰、巫浪哈写的一页纸,两位夫人在信中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要他一定小心谨慎,丰州一千五百个子弟的安危全在他身上,丰州人希望他带着家乡子弟凯旋而归,夫人们还说,她们一切还好,就是肚子里的孩子动的厉害,好像他们想早日来到这个世界。这页纸被李榆藏在怀里,没事的时候,他就偷偷读几遍,每次读的时候眼圈都会发红。

李榆没有直接回他的大帐,而是在营地里转了几圈,不时和大家打个招呼,士兵们也随口和他说几句,接着继续忙自己的事,李榆和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说笑,士兵们见他一点也不拘束。

扎布图、巴根两个队长正边刷马边聊天,见李榆路过就喊了一声,扎布图问李榆,打建昌营时他分了点银子,打算买点东西带回家,他想请李榆给他出个主意。

“还是买棉布吧,这东西便宜而且过日子离不了,最好别在这里买,这里兵荒马乱的,东西肯定比大同贵,”李榆一转脸又问巴根,“你也打算买点东西带回去?”

“我连老婆都没有,给谁带东西呀?我把钱都存着以后用。”

“其实你倒是可以买些女人稀罕的东西带回去,这里可是明国的京畿,来一趟不容易,我劝你打完这一仗就找个女人成家吧。”李榆拍着巴根的肩膀说道。

巴根点头表示可以考虑,他悄悄问道:“榆子哥,你在金国呆过,对面那帮诸申不好打吧?”

“他们确实很厉害,你有点心虚了?”

“血见多了,早就不当回事了,和谁打都一样,反正我就是这个命。”巴根满不在乎地回答。

“我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谁也不怕,我就想早点宰了他们好回家。”扎布图头也不抬继续刷他的马。

天黑后李榆带着他的铁骑悄悄出营,涉水过滦河而去,一场生死决战就要来临了。

天亮了,随着雾气散去,一阵阵军号声响起,明、金两军几乎想到了一块,不约而同地朝对方压过来。

“明军好像和过去不一样了,他们要主动与我们在野外决战?”萨哈廉吃惊地说,在他的印象中,明军总是躲在营栅后面死守,而野战也是排好队等着他们冲击。

“是跟以前不大一样,”阿巴泰心不在焉地回答,脖子却伸得老长向四周观望。

“七叔,你是在找额鲁吧?我看清楚了,对面的明军阵中没有额鲁用的黑鹰旗和飞虎旗,这小子跑哪去了?”

“额鲁肯定在附近,这小子打仗太滑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冒出来,不行,我们得防他一手,”阿巴泰想了一会儿,对萨哈廉说道,“萨哈廉,你把骑兵都交给我行吗?你去击溃这伙明军,争取速战速决,我来对付额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