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句句在理,说得刘宏内心十分喜悦,加上一旁王允等老臣也开始,大赞皇上英明,皇子刘辩颇为仁政,可堪大用。</P>
王允在朝堂之上,跪在地上,颤声说道:“天道易兮何艰难!逆臣见迫兮命不延,弃万乘兮退守蕃。这皇子刘辩处事沉稳,颇有才智,本是科考出了大事,却在一夜间被皇子辩轻松化解。又有识人之察之能,特别是文考与武选的推举,必为汉世广招人才。这天下民心所向,才能国运畅达,这皇子辩本是皇长子,皇太子,却被一个小小的董卓逼到这步田地,真是刘汉王朝的悲哀!今有天下民心所向,有得文武百官的推荐,不如借处时机,恢复皇子辩皇太子的身份,也好为皇室鞠躬尽瘁”</P>
西园八校尉之一,后讨伐葛陂黄巾有军功的鲍鸿,也跪了下来。“臣认为王司徒所言,句句属实,皇子刘辩,可接皇太子之位,天下百姓必歌赞皇上英明,有尧舜禹的贤明……”。</P>
汉灵帝刘宏看到王允跪了下来,就皱了皱眉。又看到这个鲍鸿也跪了下来,脸色越来越不好。</P>
聪明的一看皇上脸色变了,本来也想表表赞歌的,立即闭了嘴。</P>
刘宏冷冷一笑,“不会拍马屁,就不要拍。我坐在这个皇帝的位置上,看到的东西也多,知道的事情也多,本来并不想追究了,但你说拿我和尧舜禹相比,是要逼我退位吗”?</P>
鲍鸿被吓了一跳,跪在地上,不住磕头。“臣不敢,臣绝无此意”。</P>
刘宏冷冷道:“你也是一方校尉,领兵打过胜仗的大将军,凡事该说,凡事不该说,说之前不应该过过脑子吗?朕想保你,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值不值得我来保”。</P>
刘宏说完,把一道奏折,重重摔在鲍鸿面前。</P>
鲍鸿立即俯身查看,看完体若筛糠,浑身发抖。“臣知错,求皇上开恩……”。</P>
刘宏叹了一口气,“晚啦!天子之剑能轻易收回吗”?</P>
鲍鸿吓得不住叩首,“臣知错,求皇上开恩……”。</P>
“闭嘴!你还让不让朕说话了”。</P>
鲍鸿立即闭上了嘴。只顾叩首。</P>
“朕前些日子,病入膏肓,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但脑子却越发清明起来,我一直后悔我以前做的荒唐事,我恍恍乎乎的这么多年,搞得国无宁日,百姓受苦受灾,如果把这些烂摊子丢给我的皇子,我愧对列祖列宗,所以我就乞求神明,让我好起来,我要好好治理国家,我要好好对待百姓,我把这些都治理好了,搞出一个盛世,我在把皇位传给下一任,是不是更好一些。现在汉朝刚刚经历十常侍,又是董卓乱政,又是黄巾余孽,我的皇子尚在年幼,就算有灵光乍现的表现,又能怎么样!他们还能成长得更英明。还有你这个鲍鸿,值黄巾陆梁,民物凋敝,延纳豪俊,整勒戎马,征伐群贼,威声甚震。是时上遣下军校尉鲍鸿征葛陂贼,鸿因军徵发,侵盗官物,赃过千万。豫州牧黄琬上奏弹劾,上面财物证物一一俱全。先下狱吧!查清了,自然给你一个公道”。</P>
“臣知错,求皇上开恩……”。</P>
几位殿前侍卫,拽起鲍鸿就拖出了殿外。</P>
刘宏开始满意朝堂群臣的表情,“这个鲍鸿是贪了千万军饷,但我知道你们之中,还有人一样的贪。甚至比他还贪,但都给我改了,今天鲍鸿,明天就有可能是你,我这折子可不少”。</P>
所有大臣满朝文武,都是什么货色,自然自己清楚。能真正做到正直的还真没几位。此时一同跪在朝堂之上,谢主龙恩。</P>
宋忠把陈福叫到身边,把一封密信交到陈福手上,说道:“此信需要你亲手交到王平将军手上,现在巴蜀农作物丰收,但粮食运不出来,所以粮价大减,把粮价降下来,都收购好,装好船,至于漕运我来想办法。”</P>
陈福本是宋忠安排在陈俊楠身边的人,因为跟着陈俊楠从巴蜀到洛阳,一路上办事非常麻利,也升了官。</P>
宋忠就拿他当一个心腹,这件看似普通平常的事,送个信而已,也需要聪明一些的,不然意思领悟错了,说不定把事办成什么样了。</P>
陈福拿上宋忠的密信,便起了身,向巴蜀而行,筹备运粮之事。在巴蜀有着极擅经营之道的甄家,甄洛的两位兄长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也是蔡文姬为陈俊楠准备的后方物资总局,只要有甄家能效忠陈俊楠,陈俊楠就不会为钱粮发愁。而蔡文姬用一万忠羽精兵换来的甄家信任,自然是赚的。而且一个甄洛,陈俊楠就愿意用全部身家性命来换。</P>
宋忠的密信也提到了一定要让甄家出人出力来办此事。</P>
宋忠知道这水曹掾史,便是掌管水运的官吏,是听命王允办事的官员,是士族在朝的代表,这些士族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汉朝的察举制,可以说一些官职都世代垄断的,比如这个水曹掾史虽是小官,油水却非常大。</P>
而巴蜀和王允这些士族并没有深仇大恨,没有撕破脸,就有谈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