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科举的大改革(2 / 2)

因为朝廷极度的缺乏人才,所以在

此之前就已经昭告全天下,本次的会试将提前到冬季展开,这正是李祐改革的第一步!

与之同样传出去的,还有楚王殿下将会以尚书令的身份和权限,改革本次会试的消息,不由得让天下读书人都议论纷纷。

“没想到楚王殿下居然真的任职了尚书令?陛下的心思已经显而易见了啊,真不知何时能见到楚王殿下登临太子之位?”

“我觉得快了……你看尚书令什么都能管一下,也什么都要管一下,这样看起来不就像是个小皇帝一样吗?”

“嘘!你不要命了么?敢这么说……我看与其胡思乱想这个,不如想想楚王殿下今年打算怎么改革会试吧!”

“这有什么好想的?会试还能怎么改革啊,来来去去不都是考那些东西么?今年肯定也不会变多少!”

如今虽然没有八股文这种害人东西,但也有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目,这些基本都是雷打不动的了。

除了民间的议论之外,朝中也有不少人紧盯着李祐,想看看他这一次能搞出什么花样。

毕竟科举这么严肃的事情,是你说改就能改的吗?

改不改倒是其次,能不能改好才是最重要的,要不是李祐之前有太多打脸案例了,那么这个时候早就一堆大儒跳出来反对了。

可以说,这完全是李祐以往战无不胜积累下来的威名,成功的震慑住了所有人!

不过在李祐开始担

任尚书令之后,朝廷内部也风云涌动,许多不同的派系都冷眼观望,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李祐成功上位,因此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

时间逐渐临近会试,从全国各地都赶来了大量的考生。

这就导致楚王府在一波请帖大潮和礼物大潮结束后,又迎来了一波投卷大潮,在得知李祐负责本次会试后,大量才子都疯狂的往楚王府投递诗词策论,以求一飞冲天。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李祐的诗词无双之名早已传遍大唐,因此无数人都希望李祐能够点评一番他们的作品,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想借此扬名直接保送!

唐朝时的科举制度不仅不糊名,还非常看重出身和名气,就如同以前的九品中正制一样,一旦符合要求就可以跳过会试直接保送上去,最终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这在李祐看来简直就是在胡搞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