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接过来,嗯,确实不多,只有五百多,不过也够支撑一阵子了。</P>
“你上战打仗,有没有受伤?”她将钱收好,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一番。</P>
李建国摇头说没有,“我们团不是冲锋,负责扫尾工作。不过也有战友受了伤。”</P>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声音,张秀花侧头一瞧,原来是刘淑君来了。</P>
李建国已经站起来,迎接亲妈,“妈,你怎么来了?我还说完饭去看你呢。”</P>
刘淑君将儿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确定没有受伤,埋怨他好久没写信回来。</P>
李建国对张秀花实话实说,但是对亲妈却没有开口,主要是他妈身体不好,再吓出个好歹,只说自己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他转业当工人。</P>
刘淑君眼睛一亮,“真的啊?那可太好了!以后妈也能天天看着你。”</P>
李建国挠头,天天见不可能,他要在火车上当乘警,火车来回一趟至少半个月。不过他没说,立刻将自己带来的东西给妈妈。</P>
他给妈妈买的是围巾,东北天冷,冬天有这个冻不着。</P>
这颜色是军绿的,抗脏。</P>
刘淑君瞧着东西,越看越喜欢,一个劲儿夸好好好。</P>
李建国陪她说话,过一会儿,家里又来了客人,都是生产队的队员,还有大队长。</P>
张秀花招呼这些队员,给他们倒白开水,里面再加点白糖。</P>
李建国说了部队的事情,也就几句话,然后说了自己的打算。大多时候都是队员们说起最近的打算。</P>
比如高考,村里有好几个孩子考上大学,知青也考走不少。</P>
比如他们有手扶拖拉机,不胜耕地比以前容易,钱已经还完了,打算再买一辆手扶拖拉机。</P>
比如秀花给队里创收,卖了不少农货。</P>
当然她自己开的豆腐作坊和粉条作坊,生意也火。</P>
东拉西扯三个小时,队员们才恋恋不舍离开。</P>
李建国送走客人,见灶房在烧火,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家里几个孩子在做饭。有才拿锅铲的动作娴熟,一看就是没少干活。</P>
他也没有男人不能下厨的思想,反而夸赞儿子聪慧,“学门厨艺,以后饿不死。”</P>
他是知道有才的水平,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在他看来,学门手艺以后吃喝不愁。</P>
有才喜滋滋道,“爸,张姨说要带我拜师呢。正好我们放暑假了,我有时间跟人学厨。”</P>
李建国觉得儿子这打算不错,“行啊。你跟谁学?”</P>
“大娘的父亲,我叫大姥爷。”有才笑眯眯道,“我就学暑假这两个月,张姨已经帮我说通了,明天就去拜师,回头我给你做好吃的。”</P>
儿子开朗爱笑,对生活充满热情,看样子没有受委屈,李建国满意地点头,“行!我等着。”</P>
瑶瑶坐在边上帮忙剥蒜,李建国顺嘴问一句,“瑶瑶成绩怎么样?”</P>
瑶瑶羞涩地笑。</P>
宝林是个机灵鬼,替她回答,“她成绩可好了,每次都能考前三名。第一比较少,经常考第二第三。我们家成绩最好的是继东哥,然后是瑶瑶,我是第三。”</P>
李建国看她骄傲的模样,跟着笑起来,“那她一定是受你影响,宝林是个好姐姐。”</P>
宝林挺起小胸脯,那当然,她可是这世上最好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