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安于富贵
这一声应诺并不整齐响亮,朱标也能理解,也可以预测到政策施行下去后定然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北官任南之后因为风俗礼法不同闹出的问题之类的,明面上反对不了,自然会搞搞小动作。
不过无所谓,搞小动作的依律严惩就是了,朝廷缺官也有一方面是因为杀的太多了,肃清吏治可不仅是要解决贪官污吏,无能害民也是一种罪,老朱可不会手软。
挥退众臣仅留下工部尚书在旁,朱标领着他边走边说道:“本宫知道工部又开始忙活起地方驰道水渠以及京城的城墙等诸多公务,但平民炭火药器械这些都不可以搁置,本宫要求的那些研发更不准停下。”
工部尚书落后太子一步的身位,虽然须发以及有些发白,但步伐还是很稳健的:“老臣明白,殿下吩咐的自然无人敢于懈怠。”
工部近来算是勤勉,不过该鞭策还是要鞭策的,随着大明准备开洋外拓,当下的火器自然是不行的,尤其是火炮这种海战利器,现有的飞云霹雳炮、将军铁炮、百子连珠炮等都差些意思,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准度都很难在海战中显威。
其实在当下,大明的火器技术绝对是全世界最好的,投入资源研发也一直没有停下来过,这倒是跟朱标没有什么关系,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极喜爱以火器作战的人。
鄱阳湖战役的时候,陈友谅部还是老一套的冷兵器作战,而老朱这边各式火器已经都用上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大明开国后也一直有各种新型火器出现,只是一直没有划时代的产品出现。
但这其实是很大的问题,经过元朝的影响辐射,全世界都有了火器的苗头,只不过就是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同罢了,大明现在的领先并不大,而且已经隐隐陷入停滞了,不再刻苦向前钻研而是左右四顾发明些无甚大用的另类火器。
“江阴候正奉命筹措出海事宜的事情爱卿应该也有所耳闻吧,这次只是先去探探海路,下次可就不同了,海上作战不同江河,火器之重无论是本宫还是圣上都很挂念,望卿家多费心。”
“臣明白,已将殿下之言传达给匠人们,有此进身之阶谁也不会松懈。”
那名研发了火药颗粒化的匠人如今已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的正五品郎中了,从一介匠籍转换为朝廷命官是何等的幸运,何况是正五品啊,一个状元郎都要熬多少年资历才能走到正五品?
说实话此事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文臣们自然是拼命上谏,谁也不想自己垄断的的领地内突然出现一个口子,只不过都被朱标压下来了,到底是开国初年,开国皇帝太子真想做什么,谁也拦不住,拿命也拦不住。
何况这也不是第一回了,朱标当年在凤阳迁民的时候就破格提拔了不少干吏为官,一回生二回熟,储君态度强硬朝臣们也只能认下来了,最多也就是不搭理这等幸进之徒罢了。
朱标自然是清楚阶级固化不是好事,无论是现在的工匠或是以后的科研人员,朱标都会给他们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或许只是空有品级的虚衔,但也好过向上无门。
大明现在威压四海八荒,旧土归附外藩臣服,这自然是盛世,但军火武器这种东西都是在战乱的年代才发展的越快,大一统王朝稳定,稳定的环境下,枪械这种东西往往没人去研究发展,所有人都更关心如何考取功名、如何赚钱……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已经独孤求败了自然也就懒努力了,还不如好好享受,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若这世上只有大明也就罢了,火器发展不发展都无所谓,甚至不发展更有利于统治,因为如果大家都使用冷兵器的话,谁练的时间长谁占优势,很明显,朝廷军队会在此占据非常大的优势。
地方反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练就一只强大而且数量足够的军队,冷兵器的军队需要时间的积累,乌合之众根本对抗不了朝廷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