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来到山海关。
孙承宗到达山海关后,巡行边塞,在山海关和八里铺转了一圈后找来了王在晋,并询问道:“新城修筑好以后,是不是要将旧城的兵马移四万人来驻守?”
王在晋说:“我打算另外设立一支四万人的军队来守城。”孙承宗不愧是给皇帝当老师的,一听就直接点出了问题之所在,并说道:“这样一来,八里铺就有八万兵了?”王在晋还没回味过来,顺口答道:“是的,没错啊。”孙承宗可能是感觉王大人不太聪明的样子,点是点不透了,遂直接说道:“这样一来,八里铺就有八万兵了,可是一片石西北不派兵驻守吗?在八里铺内修筑重关,新城后面就是旧城,旧城前面埋的地雷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还是用来对付自己新兵的?新城可以守的话,还用得着旧城吗?新城要是守不住,四万守军败退到旧城城下,你是开门放他们进来,还是闭关守城,看着他们死绝?若四万守兵倒戈,你是打算开关放敌人进来,还是闭关投降敌人?”
王在晋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缓了半天说道:“当然不能开门,我可以让他们从关在的三道关进来,此外,我准备在山上建三座营寨,接应败退的部队。”
孙承宗这下是真的恼火了:“士兵没有溃败就修筑营寨等待他们,你这是在教士兵逃跑吗?况且逃跑的士兵可以进来,敌人也可以尾随他们进来。你现在不为恢复做打算,却在这闭关自守,把关外防线全部撤离,还天天在朝廷争斗,京都以东还有安宁之日吗?”王在晋无话可说。
孙承宗于是召集诸将商议关外防守的问题。袁崇焕主张守宁远,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岛,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
孙承宗采用了袁崇焕的建议,主筑宁远,并上奏王在晋的不足,“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熹宗准奏,并送了王在晋一张飞机票,改任其为南京兵部尚书,遂令孙承宗督师蓟辽,照例赐尚方剑一口。
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八月,孙承宗督师蓟辽,径至宁远,以马世龙为总兵官,令游击将军祖大寿守觉华岛,副将赵率教守前屯,以阎鸣泰为辽东巡抚,以鹿善继、王则古为赞画。又让袁崇焕建造营房,李秉诚训练火器装备,鹿善继、王则古处理军需物资,沈棨、杜应芳维修甲仗,孙元化修筑炮台,宋献、程仑购买军马,万有孚采伐树木,鲁之甲拯救难民,杨应乾招募辽人编制成军队,“以辽人守辽土”。
孙承宗发现先前关上的士兵没有纪律,而且有大量的不符合条件的人冒领军饷,于是孙承宗阅兵后,将河南、真定等地不符合条件的士兵全部遣回。将鲁之甲所拯救出的难民征召七千人出来去驻守前屯,杨应乾招募的辽人军队去镇守宁远,请求朝鲜声援辽东,又犒赏东江镇的毛文龙,让他四面防卫。并传令给沈有容进据广鹿岛。
孙承宗更定军制,申明职守;于宁远附近,筑堡修城,练兵十一万,造铠仗数百万,开屯田五十顷,兵精粮足,壁垒森严。
登莱巡抚袁可立与孙承宗同为天启二年殿试同考官,共同主辽期间偶尔哈赤也是经常“为之奈何”。孙承宗将辽海防务委之于袁可立,十分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