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因为电影时长的缘故,一天最多可以放映六至七场电影,可是仅仅《活埋》一部电影,竟然就占据了一半的放映场次,简直不敢想象。
而且最为关键的地方是,随着口碑的发酵,电影放映的时候,人越来越多,到最后甚至场场爆满。
在电影节发布的报纸上,关于《活埋》这部电影的评论也越来越多。
“一部异常精彩的实验电影。全片只有一个棺材内的场景、一个人、一部手机和几件杂物,但90多分钟的剧情毫无尿点,让你心跳加速屏气凝神也要看完!
在让人身临其境感受绝望的同时,几通电话下来,“反恐”战争、人与家庭、公司、国家、社会的种种冷漠关系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真正的以小见大之作”
“在如此有限的空间里拍出一部电影,只怕这是史无前例的吧!
不仅如此,电影也拍的很出色,非常紧凑的情节,每一段都扣人心弦,除了蛇出来那段那点牵强。
不是一部恐怖片,却能让每个观众的心都悬起来,而且还加入感情戏和政治背景,不得不说,本片导演真是一个怪才……”
“这是一本低成本电影,到底有多低,看看电影的场景设置就知道了。
一个棺材,一个主演,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场景,再没有其他人物露面。
虽然只是这么简单的场景,但情节扣人心弦,峰回路转,在绝望时出现希望,又把希望浇灭,让人自然而然就被吸引住,忍不住为男主担心。”
当然,有赞扬,就一定有批评。
不管在任何地方,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总是充满争议的,电影也是艺术品,所以只要换一个角度,就能找到批评的东西。
“如果抛弃其中那少得可怜的思想,这就是一部弱智到爆的烂片。
绑匪是有多蠢,才会给人质一部电话,然后让他自己录像,让他自己找政府要钱。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难道已经有了人质,自己不会直接找政府要钱吗?”
“如果不是那S一样的结尾,这应该算是一部好电影,可是,有了S,它便称不上是一部电影了,至少不能成为一部好电影。”
“自动把电影的结尾忽视掉,再来看电影,男主应该是死了的,而且不是被土淹死,而是被自己蠢事了。
其实里面的道具就是让男主逃生用的,想想看有刀有火有手电筒有两根能支撑的棒!我觉得这其实够用了。
根据一些剧情能判定男主大概埋了一米左右,只要不超过一米5就完全能博一博。
那只蛇从洞中爬出去的时候其实就是指引他自己能出去,他偏偏光想着让别人救他。
另外蛇能出现在这个位置更能证明他埋的不深。因此男主活该不值得同情!
如果不是导演蠢,那就是电影是个垃圾。”
……
绝大多数的批评都抓着电影的那个突兀的结尾猛批,但是这些负面评价却并没有对电影产生什么影响。
分会场的电影展映依然常常爆满,且得到的反馈越来越好,渐渐成为了整个分会场最热闹的地方。
现在是信息时代,这边电影的火热自然传到了国内,这天李辅便接到了国内的电话。
“什么!他想要电影的海外版权!那他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