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再度东巡,封禅泰山!(1 / 2)

祭祀这等事情,乃是常有的事。</P>

可去泰山祭祀,这还是头一回。</P>

听完淳于越的话,嬴政还是有些疑惑,问道:“淳老,你且详细说说,这祭祀为何要去泰山?”</P>

子婴听到这算是明白了,淳于越这是让大父去封禅泰山啊。</P>

这等仪式,可是古往今来丰功伟业的帝王才有资格去的,华夏文明几千年,有资格去封禅的只有几个人。</P>

而自己的大父,便是这第一个!</P>

这件事,淳于越来之前便已想好,见陛下询问,立刻回道:</P>

“回禀陛下,泰山乃是五岳之首,距离上天最近的地方,陛下的功绩超越了三皇五帝,这其中自然免不了上苍的帮助,为了答谢上苍,这封禅大典很有必要。”</P>

祭祀的礼仪主要分为祭天和祭地,祭天则为“封”,祭地则为“禅”,放在一起,就叫封禅大典。</P>

子婴闻言,无声吐槽:“这昆仑山可比泰山高多了。”</P>

泰山好上,可这昆仑就没那么好上了。</P>

嬴政闻言,倒是觉得有些道理。</P>

虽然大秦一统六国,乃是六世积攒,再加上这一世的努力。</P>

可几百年的割据一统,自然少不了上天的旨意。</P>

最主要的,自己这般丰功伟绩,去了这五岳之首祭祀一番,也算是昭告天下的盛事。</P>

只是,这封禅的习俗乃是鲁地,自己这大秦,还真就不信奉这些。</P>

正想着,一旁的王绾却是发话了。</P>

“启奏陛下,这泰山祭祀,老臣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不知淳老,这是否有什么说法?”</P>

王绾这些个大臣,可在这看了半天,这淳于越竟然让几千儒生写什么“颂文”来拍陛下的马屁。</P>

还搞出个什么“封禅大典”,他们老秦人可没这个习俗,感情这风头都让你一个人出了。</P>

作为群臣之首,王绾自然是要上来说道一番。</P>

淳于越笑着回道:“丞相大人,封禅乃是我鲁地的风俗,旨在沟通上苍,祈求平安,陛下行的是万世之功,自然也要与天地沟通,佑我大秦昌盛啊。”</P>

淳于越直接把这祭祀和大秦的繁荣给捆绑了起来,这让王绾还真不好接话。</P>

李斯见状,也是迎了上来,“淳老,此言差矣,陛下万世之功,靠的本就是自身,何来上天相助之说?”</P>

李斯虽为楚国人,可信奉的乃是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国才是根本。</P>

只要自身强大,何须去管什么鬼神?</P>

淳于越笑着摇头:“丞相大人,这世界之大,谁最大?”</P>

“自然是陛下最大!”</P>

李斯毫不犹豫地说道。</P>

淳于越却是摇头,笑道:“陛下虽大,可这最大的乃是上苍,上苍选中陛下作为天命真子,我等必须得听从。”</P>

眼见这两人争论不休,嬴政摆手道:“莫要争辩了,徐天师,你意下如何?”</P>

原本徐福就站在人群外侧,没想到这陛下竟然询问自己的意见。</P>

他笑着缓步走出人群,作了一揖,回道:“陛下圣明,一统四海,功盖千秋。泰山为五岳之首,乃天地之柱,神灵之居所。封禅之事,非但彰显陛下之功绩,亦能祈求上天之庇佑,使大秦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此乃顺应天意,合乎民心之举。”</P>

徐福洋洋洒洒说了一通,倒让淳于越心情大好。</P>

嬴政闻言,并未立刻评价,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倒是有了这个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