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台上的僧人还在说着老掉牙的佛经故事,但听过《白蛇传》这样令人荡气回肠的曲折爱情故事之后,陈幼澜已经对佛经故事提不起兴致了。
她转向李信问道:“我很好奇,楚王明明有大才,却为何人人都说你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呢?”
“因为他们说得对。”李信笑道,“我这点小伎俩可算不上什么大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纨绔。”
“满长安有那么多纨绔,能写出《七夕》的却只有楚王一个。这还不叫大才吗?”陈幼澜随意举了个例子反问道。
李信摇摇头,道:“诗词这种东西,自娱自乐而已,怎么能算是大才呢?”
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李信就说过类似的话。陈幼澜本来以为那是李信随口胡说的,但现在看来,他似乎真的是这么想的?
“诗词文章自古以来都是重中之重,为什么独独楚王如此轻视?”陈幼澜忍不住问道。
李信笑了笑。唐人们还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太重,对文学才能实在是过分看重了。
他看着陈幼澜道:“诗句写得再好,再漂亮,像刚才那种情况,能救得了那个小伙子的腿吗?”
陈幼澜没想到李信会这样反问,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当然,这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确的,但她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这答案似乎不那么正确,所以说不出口。
“诗词当然有它的价值,只不过这种价值有很大的局限性。”李信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像是在向陈幼澜解释自己的观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他道:“打仗的时候,诗词不能帮我们打胜仗。种地的时候,它更不能帮农户门多生产一口粮。在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眼里,没有什么会比一口饭更珍贵。诗词究竟有何用?”
陈幼澜没有说话。
“能够让每亩地多生产一石粮食的农民,要比写出动人诗句的诗人有用,而且有用多了。”李信最后笑着补充了一句。
陈幼澜也见过今年旱灾时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面黄肌瘦的灾民到处都是的画面。所以,她没有反驳李信的话。
很快到了中午,斋堂应该差不多开饭了,陈幼澜要回去找陈夫人汇合。李信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有点不太敢见未来岳母,最后决定先行离开龙泉寺,连斋饭也干脆不吃了。反正他是肉食动物,对素食实在提不起太大兴趣,而且今天来龙泉寺见陈幼澜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看着李信带护卫离开的背影,陈幼澜有些出神。李信那一番“离经叛道”的话还在她脑海中回想,而且最要命的是,她竟然越想越觉得李信说得有道理。
这时,小铃突然小声地说道:“总觉得楚王殿下没有那些人说的那么坏啊,是个好人呢。”
是啊,这么珍视生命的人,不会是坏人的。
陈幼澜心里这么想着,嘴里却忍不住打趣道:“难道小铃喜欢上楚王殿下了?”
小铃宛如受惊小兔般瞪大了眼睛,红着脸道:“没有,没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