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严格的出版物审查相关法律,还有专门负责这一块事务的机构。所以,出版读物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但是,在眼下的大唐,显然并没有这样的机构或者法规。
哪怕李信想要从无到有地建立起这套系统也近乎于不可能。
毕竟这是一个手抄也能出书的时代,而且信息的传递也很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即使是一千多年后的华夏,在公安系统联网之前,都还有很多异地结婚的重婚罪案例。也就是说,如果某人在甲地娶了一个妻子,那么当他在乙地与另一个人登记结婚时,当地的民政和公安部门都不会知道这是他婚姻存续期间的第二次结婚。
要知道,这可已经是有了电话,有了种种先进交通方式的后世了!那时候的信息尚且如此滞后,若是放到大唐,同样的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知道在大唐境内到底流传着多少种图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试着做类似的事情。想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查机构,建立起合适的送审和凭证制度,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各地不可能及时验证市面上的出版物是否符合规定,因此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形同虚设。
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最需要防备的地方不就是长安吗?这里不仅是儒者齐聚的文化之都,也是许多异族人出没的城市,如果说有什么机密会被泄露的话,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这里。
然而,即使是在长安,也不可能说建立就建立一个审查机构。因为,任何事情一旦牵涉到官家的层面上,复杂程度就会呈几何倍数上升,李世民、五姓七望还有朝臣们的心怀鬼胎,谁知道这些东西会把这件事带到什么方向上去?
所以,李信只能自己想办法。
于是,他便想到了。
如果能让新华书肆成为无冕之王,成为非官方授权,但却可以行使审查权力的机构,那么,事情便迎刃而解了——换句话说,让所有想要出书的人都把书稿送到新华书肆来,让新华书肆来决定什么书可以出版不就好了吗?
首先,将新华书肆的出版费用降低,吸引更多人选择新华书肆出版。虽然说有些儒生不差钱,但天底下还是没钱的人占多数。囊中羞涩的他们自然会倾向于新华书肆,尤其是在新华书肆的实力还明显高于其他书肆一大截的情况下,他们当然没必要花更多钱去购买更差的服务。
其次,不仅降低费用,还反过来给予奖励。这一步是关键步骤。人性固有的弱点就在于:无论奖励的多少,一旦有人获得了以后,就会有别人产生同样的,想要获得奖励的念头。也就是说,人们会逐渐产生一种出版需要得到新华书肆的认可的感觉。
人们会逐渐接受一个重要的观点:得到新华书肆的认可是好的,是重要的。就好比奥斯卡之类的大奖,奖金和小金人其实值不了多少钱,真正值得那么多出色演员们角逐的,就是这种被认可的荣耀。
每一个想要出书的人,当然都觉得自己的书是最好的。如此一来,他们当然人人都会先把书稿送到新华书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