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嘀咕的两人,此时听到马先生的话语,不禁有些不明所以:
“先生,军中不是说不能作赌么?”
马田听到两人的问话,笑了笑:
“吴国怕是又要出兵向北了。”
“哦……”
两人一听,倒也没有太过意外。
他们来吴国的这几年,除了因为去年旱情,双方相安无事之外。
剩下的时间,吴人年年都会在江北与魏贼交兵,规模大小不一。
说实在的,连罗宪傅佥他们自己都习惯了。
相比于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大战役的大汉,吴国更倾向于连续不断地小规模袭扰。
甚至就连前线的吴国将领们,也热衷于时不时越过边界掠夺。
因为这种做法,就算是失败,损失也不大,而若是成功,却是既能邀功,又能掠夺到战利品。
特别是战利品中的男女人丁,那可都是属于自己私人所有,不用上交国家。
实属是一鱼两吃。
吴国军中的这等风气,导致了他们勇于私掠,怯于公战。
最典型的,就是每每吴军北上攻城,只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吴国数攻不下之后。
底下的将领就会习惯性地想要各自领兵掠夺四周百姓,待抢够后,就想着带战利品退兵。
孙权屡屡在合肥城下饮恨,与吴军的这种风气不无关系。
有利则一哄而上,无利则萌生退意,这等军队,哪有什么韧性?
没有韧性,哪来的攻城能力?
攻城可是实打实拿人命去填的。
罗宪嘀咕道:
“吴国明明是在大汉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缓过气来,这又是想着马上要去北边抢夺?”
说实在的,虽然吴国的操船之术确实值得学习,但他却是打心底有些看不起风纪败坏的吴军。
傅佥却是直截了当得多,只见他撇撇嘴:
“吴狗本性如此,这不是很正常?”
相比于罗宪,傅佥对吴人的厌恶和憎恨,是深植于骨子之中。
用仇人最擅长的作战方式,亲手打败仇人,是支撑他前来吴国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让自己前来吴国,是师长的命令。
“这一次,恐怕是不大一样啊。”
马田却是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只见他指了指正不断进进出出石头城的吴国船只:
“你们不觉得,这些日子以来,石头城的吴国驻军有些异常么?”
“可是先生你不是说吴军又要北上么?没有异常才奇怪吧?”
罗宪和傅佥两人有些不解。
马田淡然一笑:
“孙权在石头城囤了这么多粮食,现在又在建业征发了这么多的民夫,再加上现在的异常……”
说着,他看了一下两人,继续说道:
“还有,你们归国的日期一拖再拖,听说长安那边,吴国派去学习骑战的人也没有回来。”
“依老夫看来,这一次,怕是动静不会太小。”
现在已经在建业已经聚集了两万民夫,听说最后至少要十万人。
多少兵力才能用到十万民夫?
罗宪和傅佥两人,虽然在同龄人里面,算是拔尖的。
但一来没有马田这么多的消息渠道,二来见识和经验也没有马田这般丰富。
若不然,大汉何以会让马田当领队?
此时听到马田这么一说,这才觉得问题有些严重。
但见两人眼睛就是齐齐一亮:
“先生,伱是说,我们这一次,有可能跟着他们上阵?”
“学以致用,这是学院的规矩,对你们一样适用。”马田没有否认,同样也没有肯定,“只是这一次你们有可能跟着吴国北上。”
“但我估计吴人不敢让你们上阵接敌,若不然,有了伤亡,不好向大汉交代。”
说白了,就是观摩学习团。
吴国的骑军见习营,估计也是一样的道理。
罗宪和傅佥一听,不禁有些失望。
马田看到两人的神色,又岂会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
“你等二人,不要小看跟随吴军的行动,若是这一次吴人当真有大动静,那必然是要动用家底的。”
宁愿百姓饿死也要囤积下粮食,现在又征发了这么多的民夫,孙权这一次,怕是近年来少有的大动静。
马田提醒道:
“吴人以舟师见长,你们跟随其中,到时候肯定能看到不少东西,这可是了解吴军极为难得的好机会。”
两人一听,这才明白过来,眼中顿时就是齐齐一亮:
“先生,你这个猜测,有几分把握?”
马田看向那石头城,悠然道:
“七八分吧。”
要不然,怎么解释眼前的种种异常?
“若是当真如先生所料,那先生以为,吴人这一次,会不会成功?”
“世事难料,吾又岂会知晓?”
马田的目光,又转向北面。
茫茫的大江上,看不清对岸是个什么情况。
很明显,孙权这一次,是下了大本,就是不知道魏国会不会有所准备?
换作以前,吴国与汉国之间的往来通信,极有可能会被魏国在荆州地界截获。
所以汉吴两国相约在四月出兵,是有可能会被魏国提前发觉的。
但自从关中失守以后,魏国就开始在荆州北部收缩兵力。
以前魏国在荆州的布置,是以襄阳为重心。
但现在,则是以宛城为中心,同时防备南边和西边。
如此一来,荆州的魏军,有一部分就要被抽调到宛城西边的武关道口,以防汉军兵出武关。
若非襄阳的位置实在太过重要,荆州刺史毌丘俭,甚至想要建议曹爽,放弃襄阳,收缩兵力,沿汉水布防算了。
魏国在荆州北部的收缩,再加上魏国内部的分裂,同样也消弱了魏国的实力。
这种情况下,魏国的注意力,更多地是放在武关那边。
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像以前那样,注意荆州南边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