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皋魏嘉琪译
一、客机融化了
一架超音速英国客机正在徐徐下降,客舱里响起了乘务员珍尼特·威尔士小十姐的声音。她向大家说:“诸位请勿吸烟。我们就要到埃尔多来多机场了。祝各位旅行愉快,再见!”
客舱里的旅客们安静地坐着。
突然,驾驶舱里忙碌起来。机长注视着仪表,机械师在敲仪表的罩。
“怎么回事?”机长问。
“仪表指针不动了。”机械师指着零字回答。
威尔士小十姐穿过客舱来到驾驶舱,慌慌张张地向机长报告:“先生,真可怕极了!舱顶、舱壁,凡是塑料品都在融化!”她环视了一下四周,“啊!这里也是一样?!”她惊呆了。
机长看了她一眼,说:“珍尼特,要镇静。你回去和旅客一起保持安静,我们就要到机场了,我们一定想办法。”
机场上,消防车和救护车正等待他们。
飞机飞得很低,马上就要降落,飞机上的塑料迅速融化。机长大叫一声,这架大型客机就直冲下来,碰到地面又反弹上去;然后跌在地上。客舱里升起一十十团十十烈火,接着就是一声巨响……炸成了碎片。
二、奎斯特博士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伦敦的“厄运观察站”办公室里,有两个人坐着看飞机失事的照片。一位叫科林·布拉德利,四十五岁,是计算机工程师。他是英国北方人,大高个儿,他待人亲切,说话十温十和。他困惑不解地说:“奎斯特博士,为什么要把这些照片送到我们这来?虽然飞机失事是一件目不忍睹的惨案,可是,它不属于厄运观察站的工作啊!”
“先别着急,布拉德利。”斯宾塞·奎斯特博士回答。他大约五十五岁,是厄运观察站负责人。他拿起另一张照风接着说:“你看这一张。”
布拉德利接过照片。照片上是驾驶室的一些仪器,电线上的塑料皮已经融化了。他仔细看了看,然后问道:“不过,这是不是火烧的呢?”
“我看不是。”奎斯特心情沉重地回答。“你再看看那只仪表它还没有烧过。”
布拉德利看了一下,惊喜地说,“你说得对!要么电线有什么问题,要么塑料皮出了十毛十病。”
“对。而且问题出在起火之前。”奎斯特表示赞同。
办公室的大门开了,进来的是奎斯特的女秘书帕特·亨尼塞。她年轻而俊秀,一双蓝蓝的大眼暗,一头轻十盈的金发。她走近奎斯特说:“站长先生,雷恩先生想见你,他在我的办公室里。他一直想参加厄运观察站工作。”
“噢!真抱歉——我现在没空,先叫他等一会儿。”奎斯特转过身来对布拉德利说:“你先听我说,我们必须迅速找到答案。这东西非常危险。计算机开始工作了吗?”
布拉德利站起身来回答:“还没有,我马上就去。”
“好的,请你快一点儿把它算出来。里奇博士在哪里呢?”
“他在计算机室吧。”
“好,我同你一起去。”
计算机室里,计算机一声不响。它还没有工作。约翰·里奇和一位客人在谈话。
里奇大约有三十五岁,修长身材,浓密的黑发。
客人比他年轻些,虽然也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但身材十分消瘦。
里奇指着计算机说:“这就是那台机器,它会给我们很大帮助。我们称它为‘厄运观察’。”
客人十大为惊奇:“可是,这一切就算‘厄运观察’了?”他一边问,一边扫视了一下计算机室。
“我们的全名叫科学工程检查科。可是,说厄运观察比较顺口——而且这个名称也许更确切些。”里奇在布拉德利工作椅上坐了下来。“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要。科学已经给世界带来无数好处——不过,科学也可能有危险。有时候,科学家也有疏忽,会出差错。所以,政十府办了‘厄运观察站’。我们的责任是检查英国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无危险;如果我们发现某项工作罚危险,我们就叫它停下来。这是我们的职责。”
奎期特和布拉德利走进计算机室。客人惊喜地认出了奎斯特,他曾在照片上见过他,因为奎斯特曾荣获过诺贝尔原子物理奖。
“您是奎斯特博士!我很高兴见到您,我是托·雷恩。”客人站起来说。
奎斯特没有理他,直向里奇走去,对他说:“我要知道位塑料融化的全部资料,全部。老的,新的都要。”
“政十府工程的也要?”
“对!我们应该了解一切能够融化塑料的东西。到部里去一趟,找些资料。”
“去找大臣?他总在刁难我们,不会有什么结果。”
“尽管大臣认为厄运观察站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还是应该去问问。”奎斯特坚持着。
“博士,”雷恩叫了奎斯特一声,“如果您实在忙不过抵我改日再来。”
奎斯特还是不理睬他,却问布拉德利,“那台计算机还得再算多长时间?”
雷恩说:“博士,我已等了一个钟头了。您什么时候能……”
可是,奎斯特似乎还是没有听见,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
“算了!”雷恩生气了,他向门口走去。
“雷恩先生,您去哪里?”奎斯特轻声地问。
“室外!”
这时女秘书走进来,奎斯特问道:“帕特,雷恩先生什么时候动身?”
“还有三小时。”
奎斯特对雷恩说:“派你去波哥大调查飞机失事的原因,马上动身。这些报纸你带着在路上寂寞时翻翻。”
“博士,我对飞机一点儿也不懂,我是来拜访您的。”
“您不是想参加厄运观察站吗?”
“是的!”
“那好,你被批准了。你是位优秀的科学家,你完全可以为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你现在就出发,去波哥大查明失事原因。”
雷思接受了任务,拿起报纸,走了出去。
三、问题的答案
奎斯特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四周堆满了书报。
“你查明了原因吗?”奎斯特问里奇。“可以使塑料融化的东西不多,即使有,又怎么跑到飞机上去了呢?塑料用途很广,但它的用途越广,产生的新问题越大。”
里奇接过话题:“如今是塑料世界,我们用的塑料瓶子、塑料盒子,用过了也无法销毁,只能存放起来。这真是个大问题啊!”
“问题就在这儿!也许有人找到了可以销毁塑料的新东西。”
“我们在调查失事原因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有人发现了销毁塑料的新东西。这种新东西被弄到我们飞机上了,于是,融化了飞机上的塑料,飞机就坠毁了。这种新东西就是我们问题的答案。”
奎斯特表示赞同:“科学的发明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可是,它却出偏差。”说完随手抓起电话筒,语气郑重地说:“请接大臣。”
“你要指责我们的政十府吗?”里奇问他。
奎斯特等候大臣的电话,心情并不愉快。他想:科学给了我们许多好处,但是,它也可能有危险,而大臣只看到好处的一面。奎斯特曾制止过许多有害的科学工程,大臣却认为他在制造麻烦。
电话接通了,“晚上好!大臣。”
“我正要回家,你有什么事吗?奎斯特博士。”大臣不耐烦地说。
“很抱歉,我想和你谈一下波哥大飞机坠毁的事。”凭着平时对大臣的了解,此时,他完全可以想得出坐在办公桌夯的这位大人物是怎样一副神态。
“波哥大飞机失事了吗?可是,那不归你们管呀!”大臣感到十分惊奇。
奎斯特解释说:“有一样东西使塑料融化了,造成飞机坠毁。我们认为那是一种新东西。这新东西是我国发现的吗?”
“我不想和你谈这个问题。”大臣生气了。“‘厄测站’很小,你们没有必要知道得太多。”
奎斯特仍不肯罢休:“有些事我们需要知道,但您却认为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比如,我们知道有个比斯顿实验室,您就不让我们去。”
大臣的怒气顷刻全消了,话说得缓慢而认真:“比斯顿吗?噢,那里没有重要东西,没有你们需要知道的东西。”说完就急忙放下了听筒,沉思着:看来奎斯特已经注意上比斯顿试验室了,真不该让奎斯特参观那里。
奎斯特见大臣极力避开这个问题,心里更觉得疑惑了,也许答案就在比斯顿试验室。
他来到计算机室,布拉德利相里奇都在那儿。见他不高兴的样子,忙问:“大臣怎么说的?”
“大臣什么也不肯讲。”
帕特走了进来,她手里拿着份电报,说道:“这是雷恩先生打来的,站长先生。”
奎斯特接过电报看着电文,说,“雷恩巳到波哥大机场。明天将去失事地点。”他走近计算机,看一看它,说:“这东西没有用处!”
里奇说:“看来只有大臣办公室才能有这样的资料。我可以搞到。”
“搞什么?怎么搞?大大方方就能搞到?”
“为什么不能?”
“那好,里奇博士,这份资料由你去搞。”
四、需要更多的证据
第二天早晨,里奇走进大臣的办公室。在一本日记本里,他看到星期一大臣去过比斯顿。他想了一下,那飞机是星期二坠毁的……
里奇又走进大臣的女秘书的办公室,见到有些卷宗上写着“比斯顿塑料”字样。他一看四周无人,就拿出照像机,迅速地把它拍了下来。
计算机发出阵阵十操十作声,奎斯特看着计算机输出的纸条。
里奇送上他摄制的照片,奎斯特满怀欣喜地说:“这东西大概是生物的,不是化学的。”
“为什么?”布拉德利问他。
“因为这东西出在比斯顿。那里只有生物学方面的专家,没有一个化学家。他们曾经为战争创造过许多生物武器。”
“你看这张!”奎斯特指着一张照片。“实验室给这种生物起了名字,称它为第十四号生物。”
布拉德利看了看照片,说:“大臣在撒谎!我们知道了这种东西,可是,我们决不能告诉他!”
“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证据。”
“我们应该设法混进比斯顿实验室!”
“对!这是个好主意。”
“那个地方研制生物武器,我们不容易进去。”
“你在大臣办公室干得很出色,还在军事情报处学过几手,你一定能进得去。第十四号生物是什么东西?我们必须知道它。搞一些带回来,你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第二天早晨,里奇来到那铁丝编的栅栏旁边,仔细观察着。栅栏围着比斯顿实验室的大楼,栅栏的顶上有两根通电的电网线。
里奇从衣袋里拿出一段一米长的电线,把电线的两端分别接到栅栏顶上的电网线上,小心翼翼地用钢丝钳剪断了栅栏上的电线,安全地爬过去了。
里奇向四周看了一下,一个人也没有,便急忙穿过草地,朝第一试验室走去。实验室虽小,却有不少台子;台上放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瓶子,瓶里装着生物体。里奇心里明白,这些就是战争武器。
室内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姑十娘十在台边工作。一大块玻璃板盖住几只瓶口。小姑十娘十刚要拿起其中一个,突然,瓶子一歪,差点儿掉下来。那男人惊叫一声,一个箭步过去接住了瓶子,安全地放回原处。
“多危险!你要小心点!”他责备着她。
里奇走进试验室,那男人问他:“你是谁?”
“我叫约翰·里奇。大臣派我来的。”
“噢,为十邓十杰内斯试验来的?”
“不错。”里奇伸出手来。
“您好!我叫吉姆·贝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