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试验田的产量(1 / 2)

我在大唐搞建设 拿着 1176 字 11个月前

稻摇似水波,麦香赛秋桂。</P>

女庄今年的试验田收获还算喜人,当然也有那么几块田地几近颗粒无收。</P>

庄上做了百十罐蟹酱,给几个老头送了过去,之前都说好了的,等螃蟹肥了就做成蟹酱给大家尝一尝。</P>

“义妹,庄上试验田收成如何?”李世民最关心的便是粮食收成,听闻庄上作物熟了,便亲自前来询问。</P>

按照如今的水平,小麦亩产不超过2石,也就是200斤左右,只有肥沃的田地才能产过300斤。</P>

“小麦虽增产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成果的。”</P>

长安这边适合种小麦,八水环绕,土地肥沃,加上庄子之前选种的优势,的确增产了一些。</P>

“长势最好的田间小麦在四百斤左右,最好的稻米亩产已达450斤,谷子产量一般,只是增加了30斤左右。”</P>

李茵说着,叹气:“可惜小麦只能慢慢选种施肥。”</P>

李世民听了前面的小麦400斤,淡定地喝了口茶,还没咽下就被后面的话惊着了。</P>

小麦和谷子在他预料范围之内,可那稻米怎么回事儿?</P>

“稻米亩产多少?”他瞪大眼睛,不敢置信。</P>

“450斤。”</P>

李茵笑道,庄上很早就开始进行稻米杂交实验,有这般结果并不稀奇。</P>

李世民有些怔愣,之前一直都是小麦的亩产稍稍高于稻米,如今怎么就反过来了呢?</P>

这可是足足450斤!</P>

“兄长,这边并不适合种稻米,所以种子还要拿到南方以及关东一带去实验。”</P>

“这只是今年的产量罢了。”</P>

今日来庄上的只有李世民,长孙皇后和王德,再无其他人。</P>

李茵叫冯三喜关紧书房的门,又叫裴行俭叫来千牛卫在外把守。</P>

房中只剩下五人。</P>

“兄长,小妹有一事要与兄长说道。”</P>

李世民瞬间紧张了起来,上次这般谨慎还是瞧世界舆图那会儿。</P>

“义妹!”</P>

李世民大叫:“稍等,叫为兄出去透个气。”</P>

说罢,李世民拔腿就往茅房跑去……王德紧随其后。</P>

“……”长孙皇后,二郎这般好生丢人!</P>

片刻,二人归来,大门紧锁。</P>

李茵酝酿了一番,终于开口:“兄长可知世家为何越做越大?”</P>

李世民等人面色一变。</P>

这话题只是提上一句,便是血腥的。</P>

“因为垄断。”</P>

李茵给几人倒上茶水:“所谓垄断,就是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同一人手中。”</P>

“生产资料……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产生价值时,所要使用的资源或者工具。”</P>

“而世家垄断的东西,偏偏又是生产发展最为重要的两样生产资料,其一为文字,其二为土地。”</P>

“兄长亦知,庄上写书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其实不过根据汉代‘句’,‘读(dou四声)’演变而来,并非庄上自创发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