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我有一个想法(1 / 2)

我在大唐搞建设 拿着 1214 字 10个月前

“义妹可知整个大唐的读书人有多少?又有多少是能够中举的?”</P>

“十万左右。”李世民笑道:“可整个朝中才需要多少读书人?”</P>

“许多人的出路也不过是回乡做个教书夫子罢了,既然都是教,那为何不教拼音呢?”</P>

李茵长见识了,大唐竟然有这么多的读书人?</P>

这可都是资源啊!</P>

她之前一直害怕读书人不够,愁秃了头。</P>

“兄长,我有一个想法。”</P>

李茵瞧着李世民二人,目光灼灼:“若是我们成立一个官方组织,叫做文字拼音交流会。”</P>

“鼓励学子们入会,每当他们教会一个村子超过三成的人正确使用拼音,便能加上一分,等凑足十二分之后,即可享受与河北道那些支教老师同等的待遇。”</P>

“官府适当给予补贴,叫大家不必为了衣食住行操心。”</P>

“学子们为了保证完成率,便会教更多的人,当然京郊这些村子不能算在内。”</P>

颜师古在一旁听得冷汗淋漓,这是要彻底打破世家封锁啊!</P>

每个人都去教授别人拼音,再加上字典传播,那大唐将人人识字,世家的优势荡然无存。</P>

他不敢再听下去了,总觉着下面的话题叫人更无法承受,于是匆匆作揖辞行。</P>

“为兄不过是想叫学子们回乡之后教授拼音,义妹竟然想要大家跑到全国各地去教。”</P>

简直不浪费一丝一毫的劳动力。</P>

李世民觉着自己应该向李茵学习,叫每个人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P>

“兄长,钱都是其次的,我们最缺的是劳动力。”</P>

“与其叫那些读书人在家蹉跎岁月,不如多教出一些耕读农户,且总有那么一些地方,数百年也出不了一个读书人,难不成硬生生等着吗?”</P>

这活计家境富裕的不愿去做,可家境贫寒的就不一定了。</P>

不仅考试能加分,还有盘缠拿,一举两得。</P>

李世民开始在脑海中盘算,今年要不要少录取一些举人?叫他们都去教书或者传播拼音。</P>

科举制度创办以来,红榜几乎每年都被世家承包,无趣的很。</P>

“义妹庄上的学子明日可要参加春闱?”</P>

“是也,我早已给他们准备好笔、墨、镇纸与水注,就等明日了。”庄上提供的用具,必是世间顶尖,只愿大家能够金榜题名。</P>

“义妹,为兄这里有一题……”</P>

“不!不不不!”李茵惊恐大喊。</P>

“兄长,学子们已经学的足够多了!”</P>

泄题竟在我眼前?</P>

绝对不行,她定要维护考试公平性!</P>

“其实……”舞弊这事儿压根无法彻底制止。</P>

“旁人如何那是旁人,我只晓得要自己问心无愧,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P>

李茵道:“女庄学子必定都是堂堂正正凭本事取得的成绩。”</P>

李世民举杯示意:“若庄上学子能入榜,为兄定是要……上谏于陛下,劝其重用。”</P>

“小妹此番谢过兄长了。”李茵回礼。</P>

……</P>

翌日。</P>

于夫子今日起了大早。</P>

他先是将床铺叠放整齐,又仔仔细细地洗漱穿衣,整理仪容。</P>

今日便是春闱,三年前他落榜,便无脸回家,只得书信交流一二。</P>

如今他安安心心地学了一年的时日,不需要操心吃食,不需要操心住宿,甚至其他乱七八糟的都不需要管。</P>

他只要教好自己的学生便可。</P>

整理过后,他拿起木桌上的包裹,那是昨晚李庄主送来了,里面是考试用具,对方还祝福他金榜题名。</P>

“老于,好了吗?”郑文敲了两下木门,他与段鑫、老于等六人住在同一座院子里,平日里关系也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