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平幽州之战(一)出兵前的部署(1 / 2)

段训明白自己确实也回不了长安了,想了一下,终于答应了下来。鲜于辅和魏攸两人连忙向段训拜谢,也向刘鑫等人磕头。</P>

刘鑫把手下三个大谋士和五大将领叫到一起,商讨正式出兵之事。徐庶最近负责打探公孙瓒兵力调动情况,仍由他来说明情况。他把幽、冀州两州的舆图挂了起来。</P>

“公孙瓒目前撤离中山之地,但仍占据渤海和平原。攻破蓟县后,他在幽州的兵力,只有三万左右,他虽然收拢了一些蓟县的士兵,来弥补与刘虞交战的损失,但数量不多,刘虞对士兵很好,他杀刘虞,蓟、代、上谷三郡百姓怨气极大,这对我军很有利。”</P>

“公孙瓒私下任命公孙范为代郡太守,邹丹为蓟县太守,但他留公孙范和邹丹共守蓟县,兵力约一万左右,他自率约两万大军回了涿县。”</P>

“另外,公孙瓒攻破蓟县后,料定将军不会放过他,必会抽调冀州兵力回幽州。他在冀州兵力三分,一为严纲约一万军队驻于渤海,二为田楷六千驻于乐陵国,协助刘备,拱卫平原,三为单经八千军,原驻于青兖边境。”</P>

“三处兵力中,公孙瓒需要保障渤海和平原的安全,他能调回的兵力只有青兖交界之兵,但如果直接调这些兵,路途遥远,恐怕来不及。所以我认为,他会调严纲的渤海之兵支援幽州,再调单经的青兖交界之兵去渤海。如此调动兵力,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P>

“另外,公孙瓒可能会再次请黑山军张燕支援,但张燕大军刚回去,想再重新出兵,张燕必不满,且时间上来不及。”</P>

“诸位请看,公孙瓒的兵力大致如此,我军如何应对,还请诸位提一下意见。”</P>

贾诩想了一下,觉得公孙瓒兵力分配明显,最好的办法亦是分兵击破。</P>

“我军能出动的兵力约大概五万,已经超过公孙瓒的兵力,我认为直接出击便是,分兵攻击蓟郡和涿郡,再派遣一路大军阻止公孙瓒军北上支援。”</P>

“但必须提防的是,我军一出,袁绍亦会出大军,袁绍的目的可能是夺取渤海、青州之地,由于公孙瓒主力被我军牵制,搞不好袁绍夺青州和渤海会更轻松。”</P>

“如果袁绍夺了渤海和青州,多半会趁势北上,侵犯幽州,我们不得不防。”</P>

贾诩的话让在场之人都陷入思考。</P>

“如此一来,就成了我军和袁绍瓜分了公孙瓒的地盘,只是看着好像袁绍获利更大。”刘鑫感到有些郁闷,从形势上看,他注定要面对公孙瓒的主力。</P>

“至于应对,我军也只能在渤海往幽州必经之路上,选择一个地方,屯兵于此,一则阻击公孙瓒在冀州的军队增援,二则在公孙瓒败亡之后,又要挡袁绍军。”说到这里,刘鑫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易县,他五年前他曾在那里击溃过黄巾军。</P>

“易县,诸位看如何?”</P>

“易县?”贾诩、荀攸陷入思考。</P>

“我觉得可以。”徐庶支持了刘鑫:“敌军如想进入幽州,只能强攻易县,易县地形险要,南侧临近易河,靠易河而守,公孙瓒也好,袁绍也好,都没有水军,对我军大大有利。”</P>

“将军可以在易县筑一个城,凭城固守,挡袁绍十万大军也有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