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赵云率军来到平原城下,他拿起弓箭,往城里射进几封劝降书,让辛评开门投降。</P>
当龙啸军的骑兵兵临平原城下时,城上的辛评已知大事不妙。他虽然认为袁谭出兵并不妥当,但也没想到会败得这么快。这才过去还不到半个月时间,一万五千大军就没有了,谁会想得到呢?</P>
如今敌军兵临城下,而他只是一名文臣,只会耍嘴皮子出谋划策,从未指挥过军队,这仗该怎么打,他指挥军队时,士兵会听他的命令吗?</P>
慢慢地,他的心里就有了投降的念头,这念头一旦有了,就会挥之不去。他又想起袁绍上次战败之时,让他背黑锅之事,还想起了袁谭辱骂他的场景,心中愤慨了起来。</P>
袁氏对我无情,我又何必忠于袁氏呢?想到这里,投降的念头很快就占据了他的整个脑海。他还有一个疑虑是,他家人还在邺城,如果投降了,家人该怎么办?</P>
想了半天时间,他终于决定,开门请降,至于家人,他也暂时管不着了。袁绍四世三公,想来也会念在他过往的微薄之功上,不会为难他的家人。他是这样安慰自己。</P>
赵云只给了辛评一天时间。辛评打开了城门,走到赵云面前,然后跪了下来,磕了个头。</P>
“罪臣向征北将军投降,还望赵将军代为接受,城中还有五千士兵,望将军饶恕。”</P>
赵云下了马,扶起辛评:“久闻辛先生大名,今日先生弃暗投明,避免了一声大战,真乃仁义之举。”</P>
看到赵云待他谦和,辛评紧绷的心松了下来。征北将军乃真英雄,手下将领英勇无敌,又如此谦逊,多有风度。哪像袁绍手下的将军,个个嚣张跋扈,颜良、文丑、鞠义等,哪个眼睛不是长在头顶上?</P>
辛评带着赵云进入城中,城里面,袁军的士兵早就把兵器放下,然后抱头蹲着,等候处理。</P>
处理降兵之事,赵云自然是交由下人。他去查看衙署、仓库以及袁谭的府上,还把袁谭府上给抄了。三天后,严纲也来到平原,他担心赵云孤掌难鸣。哪料,赵云已经把平原给拿下了。</P>
赵云又把他拿下平原一事,快马送信告知刘鑫和徐庶。自己则继续留在平原,一则主持平原战后之事,二则等待刘鑫的指示。</P>
……</P>
徐庶、夏侯兰和单经率一万步兵来到邺城东门。如此一来,幽州军在邺城北门兵力两万出头,西门一万,总兵力三万多。</P>
邺城原兵力是两万多,再加韩荣等人从魏县退回来的一万,也是三万多,双方兵力相当。两者相较,作为攻方,幽州军的兵力就显得有些不足了。</P>
徐庶率军前来之后,刘鑫尝试让大军从东、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城,但都没能攻破。后来,他也不轻易攻城了,而是让季雍率着五千骑兵,一个月内把魏南部各县全部都打了下来。收到赵云的快马传信,刘鑫心中大喜。如此一来,邺城成了真正的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