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徐庶与荀攸的谋划(2 / 2)

“今陛下为西凉人所劫,西凉人以陛下的名义肆意妄为,致使我朝廷遭遇岸谷之变,纲常崩坏,人伦不存,天下诸侯无不漠视朝廷。”</P>

“正因为如此,朝廷已是名存实亡,可将军仍是尊攘朝廷,维护大汉正统,然将军自三年前被朝廷任命为征北将军以来,官职一直未升,将军大功于此,朝廷岂能如此亏待?”</P>

刘鑫渐渐明白荀攸想说什么了:“此乃李傕、郭汜之流欺压陛下、掌控朝廷之故,非朝廷不为,而是不能为。”</P>

荀攸和徐庶自然知道刘鑫所言并非是实,因为刘鑫否定了沮授提出的南下救援陛下的意见。</P>

“并非如此。”徐庶反驳刘鑫:“李傕、郭汜两人乃小人,为自己谋利不假,却从未阻止朝廷做其他事。是以,李郭二人并未反对朝廷厚待将军。”</P>

“将军战功显赫,朝廷却无任何封赏,乃朝廷所为。陛下年纪尚幼,掌控陛下的也并非只有李郭二人,还有朝廷百官。”</P>

“按我朝规矩,将军如此战功,朝廷官员应上奏陛下,请示封赏,然朝廷官员竟无人上奏,朝廷自然也不会封赏将军。”</P>

“按元直的说法,当今朝廷,除了李郭二人之外,其余诸臣皆为奸臣,我当早日提兵入长安,将此等逆贼一并铲除。”</P>

荀攸和徐庶只想证明朝廷不仁,刘鑫却反过来为朝廷说话,让两人感到无可奈何。</P>

“日前,冀州曾有传闻,袁绍被我军所围,便写信给朝中官员,这些官员向陛下上奏此事,希望陛下出面调停将军和袁绍的纷争,陛下已然下旨调停,并派遣使者前来斥责将军。只是在使者来冀州之前,袁绍已经败亡,此事才会作罢。”</P>

“什么?竟有此事?元直,你没有诓我?”这事出自徐庶之口,刘鑫自然要问徐庶。</P>

“此事不假,公达可为证。”</P>

荀攸也拱手说道:“将军,此事为真,乃袁绍旧部下陈琳陈孔璋所说,陈孔璋此人才华横溢,人却耿直,不像是说谎,且袁绍给陛下的奏书还是他起草的。”</P>

“李郭二人虽掌控朝廷,但对将军与袁绍之间的战事从未有插手之心。可见,此事必是陛下的主张。我军当时已围困邺城,不日就能灭了袁绍。”</P>

“朝廷却于此时插手,名为派人调停,实则是为了帮助袁绍。袁绍久居冀州之地,前后与公孙瓒、曹操和张扬、张燕等大战于冀、兖、并等州之地,朝廷却无动于衷。”</P>

刘鑫却记得,朝廷好像派人来见过袁绍,曾调停袁绍与曹操、公孙瓒等人的纷争,促使三方撤兵。</P>

“此时朝廷对我军倒是横加干预,乃轻视于我军,朝廷如此亏待于我等,我等又何必尊攘朝廷呢?”</P>

“将军战功无封赏,有了些许事情,朝廷却倾向于袁绍,来斥责将军,天下岂有此理?”荀攸说着说着,自己就有些生气了。</P>

荀攸稳了一下情绪,又接着说:“将军目前据幽、冀、并三州之地,征北将军、幽州州牧之位已与将军不相配。只是朝廷掌控于他人之手,我等已无为力。”</P>

“将军消灭乌丸,数次破鲜卑、匈奴,其功可比肩先汉冠军侯,如今,将军又打算北上攻略鲜卑,此乃大汉从未有过之事。”</P>

“因此,我等愿奉将军为骠骑将军,兼领幽、冀、并州三州,总揽北方之地。此乃我等及三州官员、百姓之期望,还望将军不要推辞。”此时,荀攸施了个跪礼。